作为一个剧评作者,看剧是任务。不看剧怎么写剧评呢?
三年,我看过30多部电视剧,看剧多了,泪点也就高了,一般的剧情真的很难打动我。但是最近两天重新看《琅琊榜之风起长林》时,眼泪真的是抑制不住地往下流。
这部剧,真的需要你细品,才能发现它的好。
《琅琊榜之风起长林》重点不在爱情,却依然能够打动人心。
长林王和皇帝之间的兄弟情让人泪目。靖王和梅长苏教养的两个孩子,真的没有辜负他们的期许,两个人从来没有过猜忌,只有信任,常人难以达到的信任。
平章固守甘州受伤,军报传来,皇帝说,我不想知道军情,只想知道平章怎么样了?
后来,平章战死沙场,皇帝拉着长林王的手说:平章这孩子是你的心头肉啊,现在生生剜去,兄长的心里有多痛啊!
皇帝自知自己命不久矣,召宁亲王进宫,跟他说:我这一去,不放心的不是太子,而是长林王啊!
为了不让别人动长林王府,特意在临终前下旨:让长林王辅政。
他们虽然不是亲兄弟,却比亲兄弟还要亲。
跟他们呼应的是平章与平旌。
在生命抉择的时刻,两个人都想把生的机会让给对方。
在这里不得不说一下佟丽娅,她知道平章的选择,却能够尊重他的选择,在后面的岁月里,靠着思念和回忆度日。
这部剧的父子情让人泪目。
平章是长林王收养的孩子,可是他却一直视如己出,甚至把世子之位给了他,而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平旌。
这份勇气,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
长林王说:有人对他说,长林的传承不在血脉,而在精神。遥想当年,以梅长苏的病躯,确实没有血脉留下,可是他的精神却通过萧庭生一代代流传下去了。
精神的传承,有时候比血脉还重要。
平旌是长林王的亲生骨肉,虽然平时教养严格,但毕竟是自己的儿子,他从心眼里是疼爱的。
长林王年迈,而平旌又不得不去守边。长林王没有任何抱怨,而是说:我们将门家族,不就是聚少离多吗?
知道自己身体不好,他让小雪和孙子策儿留在琅琊山,一个人孤单留在金陵,支撑着渡过余下的不多时光。
后来,知道平旌的作战计划后,又强撑着在城里为他筹措军备物资,以便能够取得大捷。
由于荀皇后、荀白水和元启的破坏,平旌虽然斩杀二十万北燕皇军主力,但是却依然要被问罪。
林奚担心平旌,去琅琊榜找老阁主,希望他能够帮助平旌。
可是老阁主说,你觉得长林王府真的需要我帮助?
长林王萧庭生生于掖幽庭,又受教于梅长苏,心内怎可能没有算计?他历经两朝,对于朝堂的制衡之术怎么可能不了解?
他不是不懂,只是不会做而已。
就像他对飞盏说的那句话:难道我非得要在临死之时,拉起一个长林党吗?为官者,最怕的是站队。因为一旦选择了站队,立场就大过了是非。
他带着平旌上朝,面对荀白水的咄咄逼人,他说:废弃皇帝也不是不可。
是呀,长林王明明可以自己做皇帝,可是他却不会这么做。不是不可以,只是他不愿意而已。
他语重心长地对皇帝说:有些话,不该说得这样早,可是我怕不说,以后就没机会说了。我们长林王府可以退让,但是帝王之术,不是这样的。并不是朝堂制衡,皇帝就能坐得安稳了。要胸怀万民。
长林王戎马一生,为了大梁付出了自己的一辈子,甚至还搭上了自己的两个儿子,到头来,依然被误解,甚至要被收回长林之名。
那些在朝堂上的人,他们只知道自己的安稳,自己的锦衣玉食,每天只顾着朝堂争斗,只顾着玩弄人心。
而长林军呢?他们却为了戍边,时刻待命,甚至随时有性命之忧。
他们心中的忠字,是长林主帅以身作则刻上去的,是永不磨灭的痕迹。
这份忠诚,应该拿来尊重,而不是拿来挑拨人性。
长林王的人生终于走到了尽头,他跟平旌说,他这一生很幸运,一是得遇梅长苏,纾解了心中的怨恨;二是靖王收养,得到了建功立业的机会;三是家宅安宁,虽然平章和他都先后离世,但是他们没有像林殊当年那样含冤而死。
也许,这是长林军最好的结局吧。
如此催泪的剧情,也只有配上演员的演技才能生效。
长林王的饰演者孙淳,拿过百花和金鸡奖,剧中的他给人一种宁静的力量。
平章死后,他去看望他,手摸着坟墓上的土无声痛哭的样子,让人感同身体。
黄晓明在这部剧里的演技也可圈可点,他得知亲生父亲是谁的那场戏感情很到位。
刘昊然虽然小小年纪,可是他在黄晓明去世、父王去世的几场哭戏中层次分明,极具感染力。
尤其是林奚劝说他放下吧,忍了那么多天的他终于哭了,头埋在林奚的怀里,像个无助的孩子。
这部剧为什么那么好哭?
因为你必须要走进每一个人物,才能体味他们的坚持和信仰,无奈与无助。
孔笙导演真的是位好导演,他善于挖掘每个角色隐藏的东西。所以这部剧是,你越看得懂,就会越心痛。
而且那种痛,不是哭过就算了,而是锥心之痛,直指人心之痛。
痛过之后,你也能够得到自己的顿悟。
这才是真正的好剧。
这也是为什么我说,第二部比第一部要好的原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