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的时候父母常常教育我们凡事以学业为重,不要乱搞特殊化,不能早恋,踏实稳重努力学习。确实那个时间段,他们演中学生应该有的样子。学业结束之后,父母会为我们的工作发愁,担心我们未来的发展,更是催促着成家。
在我眼中父母好像给自己的孩子做了一个的时间表,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什么事情。他们规划的都很细致,1到24岁,需要积极完成学业;25到30岁,要跟随社会的脚步,保证自己不脱离社会集体,成家立业;30岁之后,他们需要我们有自己的孩子,使这个家庭得以传承……在他们眼中这是正常人的生活,如果脱离了这个人生轨迹,在父母以及长辈之间你就是一个“异类”。
我上大学之前,父母老师总会说:学习不好不可怕,但是绝对不能早恋,早恋是堕落的开始,因为不可能有任何结果。还有些早恋学生的父母更是过分,在我所生活的学校里,早恋的学生是会被通报然后通知父母。有些女生父母,他们甚至主动辱骂自己的孩子,不自重,不知羞耻等一些难听的词语用在自己的孩子的的身上。然而有一些男生的父母,会把所有的责任推到女生身上,甚至有些不讲理的的父母,认为没关系,反正自己的孩子是男孩,不吃亏。这些错误的思想和举动,在学校里也有发生。有时候父母的唾骂,教育,并不会是自己的孩子做出改变,反而会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阴影”。
父母都知道孩子的学习压力大,但是同届的人都在坚持,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不能坚持一下,比任何人都要优秀呢。我们不可否认他们的出发点都是为我们好,但是如果在学业上对孩子有苛刻的要求,或许他们的失望会更大。我们成年之后,父母基本上到了退休的年龄。他们闲来无事总会和自己的朋友聊天,话题也永远是围绕这自己的孩子,这时候他们比较都不是成绩了,而是更功利化的一些东西:事业,工资,婚姻状态……这些东西如同一个枷锁锁一样,紧紧的锁住了孩子。
父母说们最亲近的人,也许这个世界上对我们最好的人。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可能不是最了解我们人。有些家长不会了解孩子内心最想要的是什么,他们考虑更多的是:什么东西对孩子是最好的。这也是我们无力反驳的,但又不能辜负了他们。与父母沟通在生活中很重要,或许总会存在一些无能为力的感觉,有些东西我们没有办法去诉说,只能默默的自己去一旁消化,有时候这就是成长所要付出的代价。
领略过父母的“小心机”,也渴望成为他们口中别人家的孩子,有些东西真的是无能为力。或许我们的反抗挣扎是他们之前所经历过的,但是他们选择了接受安排,接受同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