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新闻导语如何构思和写作

新闻导语如何构思和写作

作者: 4a7b14ea6219 | 来源:发表于2018-04-21 23:06 被阅读841次

    导语的写作是新闻采访与写作关键技能之一。导语是一条新闻最重要的部分,它决定了读者是否会对这条新闻感兴趣,是否会继续阅读下去,因而也就决定了这条新闻报道的成败。写出好的导语,是记者新闻敏感度、采写水平最直接的体现。好导语也是公众知情权的体现。

    一、导语要体现最有意义、最有新闻价值的内容

    1.好记者不会写出雷同的导语

    什么是导语?在前面的文章中笔者曾提出导语就是新闻的开头。

    从形式上说,硬性新闻的导语就是第一段文字,有时第二段文字会对第一段文字进行补充说明,被称为次导语。硬性新闻的导语要求开门见山,短小精悍,并能够体现六要素中最有新闻价值的内容。例如下面的导语:

    苹果超微软成市值最大科技公司

    路透社西雅图2010年5月26日电 苹果市值周三超越微软,跃居全球科技业之冠。

    苹果周三股价在纳斯达克市场一度大涨2.8%,在此同时微软股价挫跌,苹果市值扩增至2290亿美元以上。

    上面这篇报道的导语只有19个字,但却说明了最有新闻价值的内容:苹果(关于谁?)在周三(什么时间?)股票市值超越微软成为科技业之首(发生了什么?)。第二段文字有41个字,是新闻的次导语,它进一步解释主导语并补充细节:在哪个股票交易市场?涨了多少?扩增到多少?这些信息是对苹果公司股票感兴趣的人想要知道的细节。需要注意的是,股票涨跌的原因有时并非一目了然,它有时是市场合理的自我调节,有时则是因为种种外部内部原因。因此,此条新闻并没有解释为什么。

    导语的功能就是呈现最重要的事实和亮点,把读者对新闻的关注集中到一个点上。硬性新闻的导语要求开门见山,要表达新闻中最有新闻价值的内容;而在讲故事新闻中,故事是箭、导语是弓,它把故事沿着一条上升的轨道射向故事的高潮。而无论是硬性新闻还是讲故事新闻,导语都要抓住事件的精髓,并诱导读者继续读下去。

    新闻写作的难点就在于找到新闻、挖掘新闻、写出与众不同的新闻,因此在真正的记者中,没有哪两个记者会采用完全一样的手法处理同一条新闻,写出雷同的新闻导语。

    2.导语就是让你非读不可

    什么是好导语?很简单,好导语就是吸引人的导语,就是能让读者想要读下去的导语——读者通过导语判断他们将要看到的内容是否重要或有趣。西方记者把导语称为stopper,意思就是能让人驻足停留的东西。还有一些记者称导语是hook,意即钩子。吸引人的导语是无法预先制作的,任何在事件发生前就能想出来的导语都是糟糕的导语。我们先来看看下面的好导语:

    丝路考察解决千年难题

    本周一,联合国国际丝绸之路考察队在丝绸之路、甘肃省东的又一站——麦积山协助解决了一些长期以来困扰中国学者的谜题。(中国日报1990年7月30日 )

    这则导语开宗明义,指出时间、谁、在哪儿,做了什么。但是,解决了一些长期以来困扰学术界的谜题,会引起读者的好奇而继续读下去。

    看了上面的好导语,你大概已经悟出其中的一条规律:好导语制造悬念,引导读者提问。这是因为,一旦读者没有了问题,他读下去的兴趣也就没有了。回想一下那些让你一口气读完的小说、那些让你欲罢不能的电影电视,诱导你读下去、看下去的重要原因是不是因为你还有问题没有回答:下面会发生什么?为什么他这样做?最后结局会是怎样的?在新闻写作中,好记者会预测读者的问题,在解答一个问题之后,引导读者再提新的问题,直到回答完所有问题。

    二、导语写作中常见的问题

    在我们的新闻教育中,新闻导语写作——新闻教育的精华与核心,没有摆在大学新闻教育突出的地位,以至造成了有些毕业大学生当记者不会写有新闻的导语,只会写无新闻的导语。正如前面反复强调的,无新闻导语埋葬的是读者对阅读报纸杂志的兴趣,埋葬的是新闻事实本身。下面,笔者举几例新闻导语写作中常见的毛病。并指出该如何改进这样的导语。

    1.无新闻型导语

    国家旅游局盘点春节旅游

    全国假日旅游办公室负责人、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张希钦日前表示,春节的黄金周平稳度过,旺而不乱、平安有序,假日7天,没有发生大的旅游安全事故。(某报,2001年2月4日)

    新闻的价值就是冲突性、冲击性、反常性等等,对于任何一个社会来说,保证公民的安全是最基本的要求,只有没有达到这个要求的时候才能构成新闻,也就是打破常态是新闻。那么这样的新闻,看起来似乎是赞美,但实际上则是在暗示:安全是打破常态,所以才把它当作新鲜事来报。但这是事实吗?

    2.会议型导语

    会议只是一个新闻钩和由头,是新闻发布的时间要素,而不是新闻本身。导语中记录会议何时何地召开、某个领导人发表讲话、表示祝贺、欢迎等属于会议程序。这种导语就属于无新闻导语。无新闻导语开头的新闻,不能算是新闻作品,只能算成会议记录。也就是说,记者在采访会议新闻的时候,要尽量杜绝写会议程序性新闻,把程序放在最次要的位置。记者的主要精力要用在发掘新闻和寻找新闻来源上。例如,1996年夏天,北京国际地质大会上,记者采写的中国什么领导人出席开幕式、接见会议外宾、讲了什么话等会议程序稿,可能没有几个人记得了。但是,有的记者会上采写的《国际地学界对美国声称发现火星生命表示怀疑》、《生命早在六亿年前就出现了男女性别之分》这种真正有新闻价值的稿件至今在一些读者那里可能还存有记忆。

    写会议新闻导语时,一个小技巧就是把会议新闻导语变成行动性导语,例如:非行动性导语:北京市政府今天就城市规划和外来流动人口召开会议;行动性导语:北京市政府今天决定把外来人口就业数量限制在×××万。行动性导语中的主要动词必须是新闻动词,是新闻中的主要事件。

    三、导语写作中的方法和技巧

    导语是新闻事件中最重要的事实和亮点。如果导语写得精彩,就能抓住读者,否则读者转眼就溜掉了。写导语时,要把新闻事件中最重要的和最能吸引读者的行动、讲话、声明和场景放在导语中。就像谈恋爱一样,你吸引对方的是你的亮点,无论是你的美丽、英俊、聪明、善良、能干、有型、还是有个性,而这些亮点也必然是通过一次难忘的经历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举动……写导语,就像谈恋爱,记者要费尽心思展现报道中最闪光的那一点,吸引读者。

    有的新闻事件是包含了多个亮点,那么记者只能在金子里挑钻石,选取最大的钻石。而绝对不能在金子里挑沙子。构思导语需要艰苦的思考,因为导语决定了读者是否要把你的作品读下去。

    前面我们阐述了什么是好导语、什么是不好的导语,也了解一些导语写作的技巧。下面笔者讲讲硬性新闻和讲故事新闻的导语写作方法。

    1.硬性新闻的导语

    硬性新闻必须回答:谁?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怎么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这六个问题。用倒金字塔结构写硬性新闻最能满足读者对这些重要信息的追求,因此导语必须开门见山、开宗明义。但是,这些问题不必都在导语中回答,好的导语精彩地回答其中最有意义和最有新闻价值的要素就足够了。例如:

    一架载有229人,飞往巴黎的TWA飞机昨晚从肯尼迪机场起飞后在半空爆炸,坠入莫里切斯湾南的大西洋海域。海岸巡逻队说还未发现生还者。

    2.讲故事新闻的导语

    讲故事新闻不仅仅是向读者告知事实,同时它也肩负有教育、启迪、甚至为读者提供阅读享受的功能——也就是引发读者的情感。因此,讲故事新闻更需要迫切地回答读者“我为什么要关心?”的问题。也正因为这一点,讲故事新闻的导语形式多样,篇幅也有长有短,而新闻六要素则融化在故事之中。但与硬性新闻导语相同的是,讲故事导语更要吸引人,让读者一步步看下去。

    讲故事导语调动的是读者的情绪,而不是读者的大脑,为此,记者编辑选择什么样的新观点或新言论时,必须跟着目标受众走,按照他们的情绪写文章,否则会引起读者对报纸杂志的反感。许多讲故事新闻并不只局限于介绍某个人、某件事,而是向读者揭示大画面,社会问题或趋势。这类新闻报道最好的写作方法就是由点到面,导语从具体的问题入手,然后文中再拓展话题,这样不仅可以为报道加入人情味,还可以让读者更深刻地体会该问题的重要意义。以小见大的导语中最好能见到人,人物还要有名有姓,这样读起来真实可亲。

    从语言上说,讲故事导语要尽量使用直截了当、生动而不拘形式的语言和短句子。记者写稿时,可以想象自己正面对着一个朋友,用通俗的语言向读者讲述一个故事。导语要避免直接使用陈词滥调、谚语、歇后语、诗句、对联等老套、不再鲜活的语言开头以显示记者的思维缺乏创造力。记者在导语中营造故事氛围时,要通过描述而不是修饰让读者看到现场。下面我们就来看几种常见的讲故事新闻的开头。

    (1)轶事型导语

    轶事型导语就是在开头用一个小故事、一段轶事来引导全文。用人物故事或轶事写作的导语读起来鲜活、牵引读者的情感,是吸引读者上钩的鱼饵。例如:

    新闻日报巴黎电 一位穿着炭灰色套装的老年妇女抬头扫视戴高乐机场的信息显示屏幕,奇怪为什么TWA800号航班被取消了。她有些迷惑不解,但并没有惊恐,直到一名工作人员快速走过来,带着她到一个创伤中心。这是专门为等候坠入长岛水域纽约航班的人准备的。

    这是对TWA航空公司1996年7月空难事件的软新闻报道。此篇报道写于空难发生后两天。由于媒体从空难发生就一直跟进此事,因此在这个时间点,记者已经不再满足于写硬新闻,而是从人文的角度全方位挖掘此新闻事件。这篇报道的侧重点是在戴高乐机场等候的亲友,记者从一个具体的人开始写起,逐渐展示出等候亲友的全景。

    写轶事型导语,选用的故事必须与报道的主题相关,不可以仅仅把轶事当成诱饵,开头以后,调子完全一转,扯上与导语无关的话题,这会把读者带向一个错误的方向。此外,如果导语中出现的故事中的人物在报道的正文中再也没有出现过,读者会对这样处理新闻的手法感到不解和遗憾。

    如何写轶事导语呢?首先,记者要有合适的素材。而越是记者通过亲自采访搜集来的故事,写起来就越鲜活、越动人。此外还要注意,要精心选取轶事。好的轶事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不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具体写的时候,只写与主题有关的内容和情节,避免无用的修饰,否则只会让读者很快失去兴趣。写完稿子后,你也不妨把轶事型导语跳过,把稿件通读一下,如果发现不用这个导语,文章也同样吸引人,那么就干脆把轶事型导语删去。此外,你还可以只留下轶事型导语,把稿件主体遮住,让别人猜猜这篇报道主题是关于什么的。如果猜错了,你就需要重写你的导语。

    (2)引语型、对话型导语

    引语型导语是在文章开头使用一个引语,由这个引语展开报道。例如:

    “你是登上长城的美国好汉”

    新华社1998年6月28日英文电(记者李希光) 当美国总统克林顿第一眼看到中国的万里长城时,他连声说道:真美,太壮观了,简直令人惊叹。

    “我很难想象长城历史如此久远,城砖都有四百多年历史,”克林顿星期天站在长城上对记者说。克林顿在星期六跟中国领导人几轮繁忙的会晤后,今天换上了墨绿色短袖上装,米色西裤,看上去更像一个游客。

    对话型导语也是在导语中讲一个小故事,但这个故事更侧重于某个与主题相关的片段。选用的对话足够精彩,可以很快吸引读者注意力。例如:

    反劫持谈判专家这样诞生

    “喂,商场里面的人听得清吗?”

    “你是谁?”

    “我是来帮助你的。我们能谈谈吗?”

    “我凭什么相信你?我要政府的人出面,再不来,我就点着炸药,和这个女的同归于尽!”

    “你先别激动……”

    “你还能说几句人话。好,你可以走近20米。”

    (人民日报,2004年11月1日)

    上面的导语出自《反劫持谈判专家这样诞生》的新闻报道。一开头,记者选取了一段紧张刺激的场面,利用对话(请注意文中没有任何对对话的说明,从而增加了悬念和语言速度感)把读者带到谈判专家的工作现场。这便是对话型导语的一个优势——可以让读者有现场感、画面感。

    (3)描写型导语

    描写型导语通过描述一个人、一件事、一个场景来揭示报道的主旨。

    美联社1995年11月3日卢旺达卡鲁班巴电 妇女保健站门口不再挤着怀孕的妈妈,教堂里不再塞满了一家家信徒,教室里挂着非洲地图的黑板下面也不再躺着肮脏的男人。这里所有人都死了。卡鲁班巴呈现的是地狱的景象:一个尸横遍野的垃圾场,一个除了只有蜜蜂大小般苍蝇的嗡嗡叫声,一片死寂的屠宰场。

    使用描写型导语时,记者要特别注意:一是要所有的描写都要基于事实,只描写与主题直接有关的,不描写与主题间接有关以及无关的,例如天气如何(除非你的主题就是天气)、花儿开得美不美(除非你要写的就是花)等等。二是要特别是写具有批判性、攻击性报道时,描写要缩减到最小,甚至不用描写。三是要避免大段的景观描写作为铺陈,因为景观具有主观性。四是不要揣测当事人的心理,因为除非当事人告诉你,否则你不知道他(她)想什么,这也有悖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讲故事新闻就是要讲一个好听的故事,要让读者对这个故事、对故事里的人物感兴趣。上面介绍的只是三种最常见的导语,并不是讲故事新闻所有可能的导语。为了讲好一个故事,有时需要你不拘泥于形式,别出心裁——形式是为主旨、内容服务的。而导语正是记者显示新闻敏感、文字功底以及创造力最直接的地方。

    内容来源于NEWS全媒体采访与写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新闻导语如何构思和写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mof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