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课,我这样上
作文课,我这样上
文/魏录宇
还记得一天中午布置了一篇作文《成长日记》,让学生在家构思构思,列列提纲,晚上完成草稿,并学着自行修改,第二天来时上交。
晚饭进行中,突然心中一阵悸动:孩子们会不会写不好?会不会方向不明?会不会把握不住作文的动向?赶紧放下碗筷,在“家校微信群"里发布作文指导:“作文《成长日记》,意在记录下成长中的几个片段。可以是零碎的,也可以是一脉相承的,或围绕一条线索(高兴、伤心、懊悔…)来写,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中间应该是得触入自己的心理感受。”写完之后,悬着的一颗心才得以放下,安心吃起晚餐来。
上午预备,作文收交上来,一篇篇细心审阅,认真修改,进而分成三类。并把三类的代表作放置顶层,便于下午作文课的正常评讲。
下午第一节作文课如约而至。轻松的我,自在地打开多媒体,在展台上放上王冠鑫的作文。学生一看哄堂大笑。止住了笑声,我不动声色地依次问发笑的学生,让他们细说笑因。话匣子瞬间就被打开了,评析如竹筒子倒豆子似的噼里啪啦!
字不入眼!不想往下看。
内容太少,篇幅太短,就写了上幼儿园放学时妈妈背他回家一事。
句子太直白了,没能给读者留下想像的空间。
……
学生们七嘴八舌,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每每都且中要害,看来学生的眼光是雪亮的。厉害了,我的孩子们!
循着学生的思路,我因势利导,指出修改的方向,八岁时,十岁时各有什么经历,并且指出开头特别有哲理,须简单修改如…
抽下它,接着拿出二类作文代表一一林果果的,轻轻把它放在展台上。学生边看边指点。
哦,开篇的“呱呱呱…”拟声词不对,应该是在“哇哇哇…”的啼哭声中我降生了。
好,赞一个!大拇指顺势带出,略显夸张的在空中点了三下。
接着,又有人指出了几个错字。很好,再赞。
完了吗?完了。不死心,我再放一遍,让大家再挑毛病,教室里却是一片寂静,似乎掉一根针的声音都听得见。
我指着四个段落,分别是1岁时,四岁时,六岁时,十一岁时,学生才恍然大悟,说详略不当,主次不分,平均使用了笔墨。
我把目光投向了林果果:“你认为该详写哪一段经历?”她说十一岁的吧,我追问道:“该怎样写呢?”她沉思了一会儿说:“老师的指点,学生的赞扬的场面再加描绘一下。”
“对,再融入一点自己的心理感受会更出彩。"我微笑着说。同学们纷纷点头说“妙极了"。我戏谑道“糟透了”,不过得加上双引号,教室里顿时掀起一片欢乐而和谐的笑声。
最后上演的是周晓旭的作文。当大屏幕一显示,学生们一个个瞪大了眼睛,显然看得特别仔细。这可是五年级公认的“写作之星”的作品,尤其是前几次作文评讲中,她的作文几乎全都是最优。见大家耐心地看完之后,我让大家发表评论,当然全是优点。不足之处在哪里?半晌,无人响应。
我翻到开头,让学生再认真重读了一遍,下面竟然是鸦雀无声。我按捺住性子提示道:“细细品味,逻辑性强吗?”哦,有点小波澜了。
“你说说看?"
“语言是简练了,但一、二句关联不大。"
“棒极了!要是让你改,该怎样改呢?"
议论声四起,几个同学的手高高举起。
“对吗,别搞盲目崇拜,也别搞名星效应。"我的头摇得像拨浪鼓,“好文章也会有些瑕疵的,大作家的文章都是反思修,不厌其烦地改,最终呈现的才是出彩的。"
听我这么一说,学生的劲头又来了,研究的更深了。
不足点一一指出并加以修改。当翻到倒数第二段时,我故意停住不动,说这里还存在着问题,究竟问题出在哪儿呢?精明学生马上发现少了内心的剖析,成长点未挖掘出来。 于是我让大家开动脑筋,怎样提升作文分值呢?
我提议周晓旭来补充完善。只见她白皙的脸刷地一下变得像熟透的苹果,停顿了一下,娓娓道来。
嘿!这么一启发,一修改,教室里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我见好就收:好文章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请十分钟修改自己的习作,五分钟修改别人的,十五分钟后认真誉抄自己的优秀作品。
好家伙,学生们立马行动起来,热火朝天地投入到紧张的习作修改中了。
看着一张张激动得通红的可爱的脸庞,我也笑从心生,踱步到他们中去,指点,启发,讨论,表扬……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我们心中有爱,倾情教学,作文老大难的问题将不再是问题。
作文课,我这样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