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孙是真能吃啊。
比如寻常人家5寸大小的碗,他放开了吃一顿可以三碗米饭,午饭这么吃,也丝毫不影响他吃晚饭,饭点一到,他“呼呼呼”又是几大碗。
老孙是我爸,今年58岁了,但他的饭量比一般年轻人还大。他简直是太能吃了,而且神奇的是,他的体重控制得很标准,体检也没啥毛病,时常吹嘘自己这个“花甲老人”还有残存的一点马甲线。
老孙经常在被人唏嘘他的“海量”时解释说,是因为小时候家里穷,吃不饱,农村人,吃饱是头等大事,于是就养成了吃饭快且一吃吃到十成饱的习惯,不然不踏实。
而这个习惯一直保留到了今天。我妈说,当初看上我爸,也有一部分是因为他能吃——能吃的汉子力气大,有安全感。
我确实同意这个观点。毕竟,一个二十出头血气方刚的大小伙子,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豪迈,那男人味儿,甩现在那种嬉皮嫩肉的小白脸好几条街,实在是受不了男生敷面膜打耳洞,还翘翘兰花指了,相比较而言,我爸能吃,吃起来狼吞虎咽的样子,让人看着都有食欲,觉得生活有奔头啊,我妈真是独具慧眼。
老孙只要外出游玩,到点饿了就要吃饭,不然就会饥肠辘辘直叫唤。我妈就总会在出门的时候带点小零食,供老孙补充能量。老孙不仅能吃,吃相还不讲究,比如他吃面条,吸溜面条的声音可以传遍家里所有的房间,如果他早晨起来得比我们都早一些,他吃个早饭的声音就可以让我们美好的懒觉全泡汤。
至于吃烧饼之类的,就更别提了,他准能吃得嘴上、胸前、地上都是,为此我妈没少嫌弃过他,重要的饭局上,总用瞪眼、脚踢等方式暗示老孙:“擦擦你的嘴再说话。”
老孙不以为然,他觉得这是他特色,甚至还引以为豪:“我这个岁数,能白米饭噌噌几大碗,是多大的福气,你们都不知道多少人连白米饭都不敢吃了,怕升血糖!”
说得倒还真是。老孙教书育人30多年,每日除了三尺讲台就是妻女作伴,写写文章,看看书,爱运动,保持着健康的身体,而单纯的生活也给了他依旧青春和无邪的心态。吃也是能反映人的心境的,餐饭不思、脾胃失调定是生活不顺心,忧愁满腹,而能像老孙那样想吃就吃,形象不顾的,还吃得喷香,也恐怕正是说明他心无杂念和挂碍,初心如故吧。
也难怪,老孙年过半百了,已经是定型了,活成这样率性的样子也是难得,我就总是劝我妈:“随他去吧。”
老孙渐渐年纪大了,不仅能吃,还更会吃了。如今不缺食物,人们便想着怎么吃得精致和健康,老孙也深受影响,这些年渐渐咸货吃得少了,绿色蔬菜吃得更多,也不再没事就出去下馆子胡吃海喝了,大多数是在家里做饭,且把红烧、油炸都改成了清蒸和白灼,懂得吃饭要吃七八成饱就足够。他平时下班回家淘一把米和一把豆子,放进锅里插上电源,换上一身运动衣就去操场挥洒汗水,回来揭开锅,吃一顿喷香的豆粥,用他的话说,运动把毒素排了,吃点粥就神清气爽的。
他还用此鞭策我不要老吃外卖,要吃自己做饭,能给自己做饭照顾好自己的人才最有本事云云,他认为吃好睡好是人生头等大事。
“丢点念想,别吃太饱,你谈恋爱也是哟。”老孙诡异地给我灌“鸡汤”。

作为一个篮球爱好者,老孙一周要打好几次篮球,他喜欢和年轻人玩,伙伴从80后到00后都有,现在当初和他打球的那批年轻人都步入了家庭,开始大腹便便告别球场了,他的球友就变成了00后,为此,他很得意。今年疫情爆发的时候,他紧张兮兮地观望着全国的形势,每周只有两张外出采购的券,可让蜗居在家的老孙急坏了,一会倒腾哑铃,一会徒手俯卧撑。疫情让他更加注重健康养生,吃得更加素净和讲究,更是日日叮嘱我身体健康的重要,让我千万注意防护,不要病从口入。
疫情渐渐好转以后,他又开始恢复了出门锻炼,如今他的偶像不是再是空中飞人乔丹了,而是钟南山,说是要到80岁以后还保持和钟南山一样,精力充沛地为国为家贡献热血。
“还要和钟南山院士一样,有帅气的马甲线呢!”他眯缝的小眼睛无限憧憬。
嘿,这个风骚的糟老头子!
我愿他梦想成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