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阿拉伯语外语教与学:教师指南》读中感

《阿拉伯语外语教与学:教师指南》读中感

作者: 阿迪勒 | 来源:发表于2018-08-31 22:00 被阅读0次

最近在反思自己的阿拉伯语学习和老师的教学方法。虽然上课时已经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读读背背的教学有些不对劲,但是也没有足够的知识指出其不妥之处。上周刚入手《阿拉伯语外语教与学:教师指南》(Teaching and Learning Arabic as a Foreign Language: A Guide for Teachers)这本书,目前读了三章,将头脑中的许多模模糊糊的问题明晰化了。

首先普及一个概念:“五个层次的阿拉伯语”。学习阿拉伯语的人知道阿拉伯语有“标准语”和“方言”之分——虽然我并不喜欢“方言”这个称呼,因为“语言”和“方言”之分带有政治色彩,无助于纯语言的讨论,所以下文还是使用“变体”这一中性的称呼吧。如果把阿拉伯语的变体再分细一点,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古典语、现代标准语、正式口语、日常口语、文盲口语。当然其他人有不同的划分方式,但最基本的共识是:不同层次的阿拉伯语适用于不同的场合,没有高级、低级之分,彼此不可替代。如果企图在特定的场合使用不适合该场合的变体(如在大街上讲现代标准语,或者把古典阿拉伯语视为最“标准”、最“纯粹”的阿拉伯语而抨击其他变体),就罔顾了阿拉伯社会的语言状况,即便发音、词汇、语法都无可挑剔,但是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说却犯了严重错误。

这样复杂的语言现状就给阿拉伯语教学带来了挑战:教哪个层次的阿拉伯语?目标不同,自然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教育还是训练?

教育和训练之分就明确了学术教学和实用教学的区别。

训练/实用教学的目的是使学习者能够获得处理特定任务的必备技能。实用教学通常采取功能意念课程设计、内容型教学、任务型教学,或三者的结合。

而教育/学术教学的目的是让学习者获得心智提升,使学习者能够清晰而批判地思考问题。就语言学习而言,学习者能够感知语言项目之间的关系,识别语音、形态、句法模式,通过记忆中适当的类比来学习新的项目和过程。此外学习者还要获得跨文化、审美能力等方面的提升。

当然,这样的划分方式并不意味着彼此不相容。教育中也可以有训练,反之亦然。

教学方法:死语言还是活语言?

传统的教学方法有语法-翻译教学法、直接法、军队集约化方法(the Army Intensive Method)、听说教学法;现代的教学方法有团体语言学习法、自然教学法、交际语言教学法、内容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

语法-翻译教学法

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法适用于死语言或纯粹的书面语——比如古典阿拉伯语,即“五个层次的阿拉伯语”中的第一个层次。这种方法旨在使学习者拥有关于语言结构的理论知识,具体操作有:

  • 记忆词汇、语法规则、动词变位、名词变格的表格;

  • 仔细阅读和分析规范文本;

  • 翻译句子或文学文本并回答文本问题;

  • 用第一语言解释语法点;

  • 练习使用字典;

  • 教师通过演绎解释语法规则、举例、说明规则的适用情况;

  • 学生在上下文中使用单词、构造句子,以表明知道如何使用新单词和语法规则;

  • 大声朗读,以学会正确的发音。

语法-翻译教学法的目的并不是使学习者能够使用现代语言进行口头交流。采取这种方法教授现代语言的教师认为口语比书面语简单,因此学生掌握了书面语后一旦进入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就能自然而然地学会交流。但是语言学的分析表明口语与书面语复杂的方式不同,比如互动式语用(interactive pragmatics)。专业训练能够使学习者更快掌握口语,而不至于靠自己摸索。

我的阿拉伯语老师曾经说过,他学印尼语的室友三个月就能打电话,这对阿语系的学生来说简直不可能。他把原因归结为阿拉伯语难。但是对照以上的具体操作,发现他学习阿拉伯语的方式符合语法-翻译教学法,所以真实原因应该是教学法的差异吧。

其他教学法

如果教学的目的是交际,那么使用语法-翻译教学法无疑付出巨大而收获有限。

不过这部分我还没有深入研究,暂且按下不表。

教学评估:成绩和能力

书中区分了 achievement testing 和 proficiency testing。前者指完成了一个课程后,根据课程内容进行测试;后者指不依据任何特定课程测试语言水平。两种测试的目标不同,不能也没有必要相互取代。

阿拉伯语的 proficiency testing 有两个标准:为(美国)政府开发的 ILR 等级体系(the Interagency Language Roundtable scale)和为学术场合设计的 ACTFL 能力指南(the ACTFL Proficiency Guidelines)。

阿拉伯语的 ACTFL 能力指南可以参见此处。它与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CEFR)的对应关系可以参见此处。2012年修订的新版 ACTFL 能力指南将现代标准语以外的变体也纳入了评估体系中,正视了阿拉伯社会的语言状况。(插一句嘴,中国的《高等学校阿拉伯语教学大纲》虽然不属于 proficiency testing,但是也提供了评价标准。它与旧版的 ACTFL 能力指南都制定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不过至今仍未纳入标准语以外的变体。)

最近看看有没有时间读完这本书。作者的科学素养和专业精神着实令人佩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阿拉伯语外语教与学:教师指南》读中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mty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