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名人注解:
大“道”空虚开形,但它的作用又是无穷无尽。深远啊!它好象万物的祖宗。消磨它的锋锐,消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隐没不见啊,又好象实际存在。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后代,似乎是天帝的祖先。
融合个人的一些理解: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这一章,后面几句,与第五十六章一起。虽然很有意思,但是争议也很多,不过呢,我们可以联系我们实际的现象,我们潮汕的功夫茶,讲的一直都是冲茶而不是泡茶:滚烫的开水,在往茶叶一冲一过,茶香四溢,而不是茶叶一直放在开水里面泡着,但是味道不是太浓,就是苦涩,这两者味道差别很大。无论是从色泽还是口感,冲的远比泡的好。
学习就跟冲茶一样,一节课或者一本书,是作者的人生阅历的结晶,我们有时候学习并不是为要学到什么知识,而是接受新的思想(新的观点),冲击我们原有的思想,从而触发我们灵魂深处的思考(灵魂,迷信?有些人说我不相信有灵魂,但是你敢对所有人说“我是一个没有灵魂的人”吗?)——通俗地说,现在有个词来形容“洗脑”(这个词很多人都很反感,但是要看你用在什么地方,新旧思想的),如果不输出,就像泡茶一样,学了很多,总是担心遗漏,最终的结果是五味杂陈,苦涩。去年的一部很火爆的教育电影《银河补习班》上面有句话:一个馒头,蒸一遍吃起来不错,但是如果反复蒸,那大部分人都不喜欢吃(把学习比成蒸馒头这个比喻我引用在这里,不是针对技能类的知识,当然,有些东西还是需要反复操练的)。
同时,作为一个领导者,永远保持一个空杯的心态,永远充不满,对外界始终保持一种如饥似渴的心态。不断对新的东西感兴趣,新思想与旧思想不断的冲击与摩擦,不断有新的思想、灵感出来。在元素周期表上面,越到后面,那些元素越不稳定。有了解过就知道那个是用几种不同的元素,在高速撞击的状态下形成的。
挫其锐: 尖锐的东西是容易断折不能长保的,把尖锐的东西磨去了,可以避免断折的危险。因而尖锐的东西人们比较喜欢对它进行打磨。所以它是最容易受到关注,也是最容易受伤的。常言道:初生牛犊不怕虎,但是枪却喜欢先打出头鸟。往往需要多经历了一定的岁月,慢慢才变得成熟,稳重。
解其纷:人的知识受到各方面的制约,即使是双胞胎,但是由于其他后来的经历,见识不一样,导致个人的思想也会有很大的偏差。因而,如果各人从片面的观点出发,坚持着自己的意见,以排斥别人的意见,最终的结果说导致是非纷纭,无所适从,解纷的办法,在于要大家从全面来看问题,放弃了片面的意见。
和其光:这个让我想起一个词:灯下黑,灯,它再亮,也有照不到的地方,一个人再优秀,也有他做不了,或者是不懂的地方,如果只看到灯照亮着的一面,忽略了照射不着的另一面,是不算真正懂得光的道理的,相当于老子说的,只有把‘负阴’、‘抱阳’的两面情况都统一地加以掌握了,我们也是一样只有通过自己的光、照射到别人那里,然后呢,让别人的光也照进自己的身上,这就是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总有一个优点是我们身上没有的,学习别人的优点,同时看到自己的不足,相互取长补短,这样才能算是接近‘用其光,复归其明’的道理。
同其尘:与和其光组成一个成语:“和光同尘”,表面看起来是不要脱离尘世,按照个人的理解,永远明白一件事“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不要把自己抬得太高,自己也是尘世中的一份子,只有融入进去,不要太刻意去改变自然规律,不断吸收外部的优势,来充实自己,最终达到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和光同尘:这几个文字蕴含很深,这就不仅仅是指执政之人,而且也包括世间人们处事为人的人生哲理。他要求人们要加强自我修养,排除私欲,不露锋芒,超脱纷争,混同尘世,不分亲疏、利害、贵贱,以开豁的心胸与无所偏的心境去对待一切人和物。
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道”这种东西,它拥有了世间所有超凡脱俗的东西,又把这一切复归于自然,它给人的感觉就是什么都有,但却是又什么都没有,不知道它是谁的孩子,这也许就是天地的始祖。
个人不做学术研究,只需要根据自己的一些简单的理解,吸收一些对自己有用的精华就可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