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甘肃人,今天我不得不说一下甘肃敦煌的莫高窟。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
在敦煌,中华文明经过千年的沉淀,凝结成了莫高窟2400多尊的石窟造像和4.5万平方米的彩绘壁画,峰矗三危,飞天起雾,佛像安然。莫高窟以它那独特而迷人的绰约风姿,,向世人展示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耳室的出世
然而,谁又能想到,在莫高窟的深处,有着一间沉睡千年的耳室。在1900年,一位道士的轻轻一敲,将它带入了尘世,在耳室的发现更是让全世界都为止瞠目。那么,在这其中,究竟深藏着怎样的珍贵文物,又是谁将这些无价之宝藏在这里呢?
1900年,在敦煌的莫高窟,一个姓王的道士雇了一个伙计,清理甬道内的沙子,由于西北风的作用,流沙不断从洞窟的各种缝隙里吹进洞窟,日积月累,沙子几乎把洞窟掩埋了。可能很多人不解,敦煌莫高窟那是佛教圣地,怎么会有一个道士雇个伙计清理沙子呢?这就得说说这个王道士了,这个王道士叫王圆箓,是湖北麻城县人,光绪初年,王道士来到肃州,在今甘肃酒泉当兵,后来转业之后为了生计,于是就以道士的身份云游化缘,养活自己。云游化缘来到了敦煌莫高窟,那时的莫高窟已经破败了,十分荒凉,窟上的栈道都毁于战火,很多洞窟门已经塌了,底层的洞窟已经被流沙掩埋了。王道士来到莫高窟之后被千佛洞的佛像和精美的壁画所深深的震撼了,他觉得自己来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于是决定住在莫高窟。
说到这里,人们可能会不解,一个道士,怎么会被佛像所感动呢?其实说来也不新鲜,因为佛教和道教一直在互相的借鉴和互相的吸收,这互相融合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的莫高窟,这王道士为人忠厚,朴实,讲诚信,赢得了当地分不清道教和佛教的民众对他的信任。久而久之,也没有人任命,没有人封号,这王道士就自然而然地成了莫高窟的主持了,此后香火越来越盛。可王圆箓毕竟是个道士,他住在莫高窟不可能复兴佛教,他一心想把莫高窟改造成道观,所以他四处募捐,渐渐的有了点积累,他雇伙计打扫洞窟中的沙子,就是要把洞窟改造成道观,经过几天的清理,沙子清理干净了,这伙计就发现洞窟北壁的墙上有一道裂缝,草棍插进去探不到底,伙计就怀疑,墙后可能有暗室,于是就把发现的情况汇报给王道士,王道士来到洞窟,就把壁画和泥皮给铲掉了,果真漏出一个封死的洞窟门,二人合力把土坯拆掉了,土坯拆掉之后,一个副洞呈现在二人面前,王道士跑进洞窟,被洞窟内的景象惊呆了,洞窟不大,底面积也就不到8平方米,整个空间只在20立方米左右,从窟底到窟顶,整整齐齐摆放着白布包起来的包裹,包裹底下还有各种佛像,四周也有珍贵的文物,王道士打开包裹之后发现里面都是佛家的经典的佛经,这就是后来震惊世界的敦煌莫高窟的藏经洞。一个小小的耳室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在这藏经洞里有将近5万卷敦煌遗书,又被称为“敦煌卷子”这些敦煌卷子
上至公元4世纪,下至公元11世纪。上下近800年的佛家经典。其中还包括了天文,地理等非佛家的文献资料,有汉文,藏文,还有梵文,龟兹文,回鹘文,粟特文等。
学为圣贤,知行合一
跌宕起伏的历程,波澜壮阔的画卷,一条不起眼的裂缝,竟然成了开启千年封印的关键钥匙。洞窟中堆积成山的经卷书籍,那么千年之前究竟是何人在这里修行起居,留下了震撼世界的佛家经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