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可尔必思·如人饮水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追寻《文化苦旅》,走进神秘幽深的敦煌莫高窟

追寻《文化苦旅》,走进神秘幽深的敦煌莫高窟

作者: 汤河水 | 来源:发表于2017-11-19 17:46 被阅读276次
追寻《文化苦旅》,走进神秘幽深的敦煌莫高窟

古老的西部丝绸之路,驼铃声声。神秘的敦煌莫高石窟,风尘阵阵。

沧海桑田,千山万水,在散文家余秋雨的眼里,都带着浓厚的历史人文气息。正如他所说:“我发现自己特别想去的地方,总是古代和文人留下较深脚印的所在,说明我心底的山水并不完全是自然山水,而是一种人文山水”。“每到一个地方,总有一种沉重的历史气压罩住我的全身,使我无端地感动,无端地喟叹。”这位边走边想,走得又黑又瘦的学者迎着唐朝的烟尘,宋朝的风雨,一路西部放歌,走进了茫茫沙漠中的古城敦煌,走进了幽深圣洁的莫高石窟。

敦煌莫高窟的创建,神秘而久远。

公元366年,一个叫乐樽的和尚云游四野,到了沙漠深处的敦煌莫高的山上,想选择心静之地栖宿。他在峰头环顾,突然看到一幅奇特的画面。“对面的三危山金光灿烂,烈烈扬扬,像有千佛在跃动。”乐樽和尚被这万道金光震撼,他擦了擦眼睛,是晚霞吗?不是,晚霞就在西边,正与三危山的金光遥遥相对。他刹那间激动万分,泪流满面。“乐樽激动地站在那里,眼前是腾燃的金光,背后是五彩的晚霞,他浑身被照得通红,手上的锡杖也变得水晶般透明”。在这个慧悟空灵的佛者眼里,这里就是神秘的西方极乐世界,这里就是他多年寻踏的佛门圣地。他把锡杖插在地上,庄重的跪下身来,朗声发愿,从今要广为化缘,在这里筑窟造像,让它永远金光闪闪,烁烁万年。

追寻《文化苦旅》,走进神秘幽深的敦煌莫高窟

乐樽和尚请来能工巧匠,在沙漠深处的陡坡叮叮当当地开工凿石。他把自己看到的奇景广为播扬,远近信士都来到此地朝拜胜景,捐资献爱。一天又一天,上至王公,下至平民,或者独筑,或者合资,把自己的信仰和祝祈,凝磨成一座座幽秘的石窟。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情深意浓,每一处精雕细琢的石窟中才情冉冉升腾,每一幅浓烈潋滟的壁画缭绕飞天。

在余秋雨的笔下,莫高窟壁画色彩线条蜿蜒迂回,沿着这条线的足迹,看到了莫高窟壁画从十六国开始,历经十个朝代,直到元朝末期。朝代更替,政权转移,经济发展,艺术形象、姿态和意境,风格和情趣,都在不断地变化。不同的时代,迥异的艺术家,为我们留下了百姿千态的飞天壁画。

“开头看到的是青褐浑厚的色流,那应该是北魏的遗存。色泽浓厚沉着得如同立体,笔触奔放得如同剑戟。”

从十六国北凉到北魏,大约170年。北魏驰骋沙场的多为北方膘壮之士,所以这时期的壁画线条粗犷朴拙,运笔豪放,大胆着色。一处壁画呈现一个故事,一抹着色就是一首绵延的历史长歌。其中,北魏《尸毗王割肉救鸽》的故事最为精彩。

这是佛成道之前的修行事迹,称为“本生故事”。早在释迦牟尼的前身,为尸毗王时,慈悲仁厚,广行菩萨道,唯求立地成佛。帝释和毗首羯磨想试探尸毗王的慈悲和道心,两个人就变成老鹰和鸽子,演出了老鹰要吃掉鸽子的一出戏。

尸毗王为了从鹰口中救出鸽子,他求老鹰不要吃掉这个弱小的生命。老鹰说:“我不吃掉这只鸽子,我就会饥饿而死。”尸毗王说:“我佛慈悲为怀,普渡天下一切众生,我把我身上的肉割下来给你吃吧。”老鹰说:“可以吃你的肉,但是你割下来的肉要和这只鸽子的重量一样。”尸毗王拿来一个秤盘,让鸽子站在一端。奇怪的是,他割下的肉总是比鸽子的重量少一点,于是,他不停地割,浑身鲜血淋漓,身体颤抖摇晃。老鹰不忍心,对他说:“你都快要死了,不要再割了,就让我吃了这只鸽子吧。”尸毗王坚决不肯,割的筋断肉尽,他使出最后的力气,自己站到秤盘上。他舍身救鸽的精神顿时感动得大地猛烈震颤,枯树生叶开花,天降缤纷香雨,老鹰和鸽子就此也不见了。霎时,尸毗王身体恢复完好,他经受住了血淋淋的考验,变成了释迦牟尼,于是圆满布施波罗密。

追寻《文化苦旅》,走进神秘幽深的敦煌莫高窟

“色流开始畅快柔美了,那一定是到了隋文帝统一中国之后。人物衣服和图案都变得华丽,有了香气,有了暖意,有了笑声。色流猛地一下涡漩卷涌,当然是到了唐代。”

隋炀帝下扬州,歌舞升平,香船美女。这个时期佛教发展已经有了初步的形态,加之那时国家逐渐昌盛,国力慢慢强大,工匠的艺术才华已经突显,大气精细,壁画线条流畅柔细。盛唐时代社会繁荣,艺术成就登峰造极。敦煌莫高窟有半数以上是隋唐所建。与前代偏重佛本生及说法图不同,这时候的壁画多是以“经变”与供养人为主的题材,或表现深奥的佛教经典,或描绘开窟造像者的肖像,光彩焕然。如《文化苦旅》中对盛唐壁画线条的描绘:“人世间能有的色彩都喷射出来,但又喷得一点也不野,舒舒展展地纳入细密流利的线条,幻化为壮丽无比的交响乐章。”

敦煌莫高窟唐代壁画中的飞天艺术精美绝伦,几乎是每窟都有。历经隋代的演变,飞天中大多是能歌善舞,千姿百媚的女子。她们翩翩起舞,造型优美,不仅给人“天衣飞扬,满壁皆动”的直观形象,也通过壁画把古代女子美好的容貌,绰约的风姿以及灵动的神韵充分展现出来。“这里让你燥热,让你失态,让你只想双足腾空。不管他画的什么内容,一看就让你在心底惊呼,这才是人,这才是生命。”

唐朝是版图最大,亦是唯一未修建长城的大统一中原王朝。唐代国土在西部及北部皆超出现代中国的疆界范围。唐朝自功灭东突厥、薛延陀后,天子被四夷各族尊为天可汗。唐代时期的科技、文化、经济、艺术具有多元化特点,在诗书画各方面涌现了大量名家,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颜筋柳骨的颜真卿、柳公权,画圣吴道子、李思训,音乐家李龟年等。唐朝文化兼容并蓄,经济繁华鼎盛,声誉远扬海外,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余秋雨看着莫高窟中佛祖脚踏莲花的唐代壁画,感慨万千:“唐代就该这样,我们的民族,总算拥有这么一个朝代,总算有过这么一个时刻,驾驭如此瑰丽的色流,而竟能指挥若定。”

追寻《文化苦旅》,走进神秘幽深的敦煌莫高窟

据说把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如果连起来,整整长达60华里。前来一睹古风遗韵的游客听故事,学艺术,探历史,寻文化,摄取这层次丰富的景深。游客们在观看壁画,也在观看历史的进程,我们品读《文化苦旅》,也在净化我们的灵魂。

一个人如果没有灵魂,就会像王圆箓一样,成为敦煌石窟的罪人。他是个无知愚昧的道士,他的魂灵鄙陋至极。就是这样一个小丑,不知为什么成了莫高窟文物的管家。在这个千古罪人的眼里,几卷经文、几尊泥塑值什么钱?傻傻的外国人买它何用?于是,他把古国千年最灿烂的文化,无数的经卷、织绢和绘画写本卖给了野心勃勃的外国冒险家,让他们把难以数计的敦煌文物一箱箱地运走,他只是收一点点的小钱……

余秋雨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王道士只是这出悲剧中上前的小丑。”

一位年轻的诗人写到:“那天傍晚,当冒险家斯坦因装满箱子的一队牛车正要启程,他回头看了一眼西天凄艳的晚霞,那里,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

历史使人警醒,旅行让人明智。不知什么时候,也能像余秋雨一样,走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一睹敦煌莫高窟风雨不衰的容颜,把飞天舞曲奏响。


相关文章

  • 追寻《文化苦旅》,走进神秘幽深的敦煌莫高窟

    古老的西部丝绸之路,驼铃声声。神秘的敦煌莫高石窟,风尘阵阵。 沧海桑田,千山万水,在散文家余秋雨的眼里,都带着浓厚...

  • 说到敦煌和莫高窟,你却只记起壁画与飞天吗?

    读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读到道士塔,读到莫高窟,填补了我对那段中国历史认知的空白,诚然,对于敦煌,对于莫高窟,我们...

  • 从《文化苦旅》中看敦煌莫高窟!

    从高中的时候,我就买过一本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当时这本书已经很火,奈何那么多年过去了,我仍然没有读完。为什么没有...

  • 西行杂记之朝拜敦煌

    在真正到达敦煌之前,敦煌存在于曾经的历史课本里,存在于《文化苦旅》中余秋雨对莫高窟辉煌沉沦的追忆。再俗一些,还存在...

  • 《文化苦旅》莫高窟

    敦煌地区一直拥有不少高僧大德、世族名士、博学贤达,维系着莫高窟的信仰主体。文物的更大价值在于源古流长。记得每进一个...

  • 《文化苦旅》|莫高窟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中国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

  • 《文化苦旅》:莫高窟

    初看《文化苦旅》之时会感到不知名的沉重积压心头,对于文化的流失,尤其是莫高窟的流失,在很久之前就了解过,但当真正再...

  • [莫高窟]——《文化苦旅》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天王苻坚时期,后历经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

  • 走进敦煌莫高窟

    汉代凿空丝路,规制河西四郡,其最西为敦煌。敦者,大也。煌者,盛也。以其广开西域,故以盛名。 敦煌是丝绸之路上一颗最...

  • 听书有感

    听了文世忠老师讲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使我印象深刻的是在讲到敦煌莫高窟的雕塑和壁画的时候,配合了一段西域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追寻《文化苦旅》,走进神秘幽深的敦煌莫高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khy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