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书单”又跟大家见面啦!
本期的主打推荐书目,来自28岁的新西兰女作家埃莉诺·卡顿,她的小说《明》(又译:发光体)获得布克文学奖,成为该奖项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得主。卡顿身上也散发着年轻作家的新鲜血液与朝气,这本小说也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世界性“80后”作者的先锋魅力。
此外,本周书单从传记、科普、艺术、绘本等类别选择了6本好书为大家推荐。来看看书评君都选了哪些新书,或许值得你关注和借鉴。

本期主持|新京报记者 宫照华
小说

2013年,年仅28岁的新西兰女作家埃莉诺·卡顿凭借《明》(又译:发光体)一书获得布克文学奖,从而成为该奖项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得主。埃莉诺·卡顿的身上也散发着一位年轻作家所具有的新鲜血液与朝气,这本小说也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世界性“80后”作者的先锋魅力。
《明》的篇幅很长,共848页,让许多新西兰读者望而却步,长度之外,卡顿还用独特的形式营造出“增魅”的氛围。小说一共分为十二章,与星座的数量对应,而短章节的标题也采用了“升交点在处女作”“土星在天秤座”等方式,通过12个来自不同星座的男子构造出一个命运交织的宏大故事。这其中既有爱与恨的矛盾,也有侦探式的悬疑,后现代的隐喻,历史的回望,也难怪在此书刚刚出版,就在各种文化媒体上引起轰动。布克奖委员会表示,这本书是“一部维多利亚式的‘奇情小说’”,《温伯尼自由报》评论这是一部精彩的推理小说,好读网站则将它列为年度最佳历史小说之一。在复杂繁琐的人物故事之外,埃莉诺·卡顿为读者提供的线索就是原文的“发光体”——太阳和月亮,外版封面也以此为设计思路——在天空中唯一会发光的两个球体的映照下,星座同命运之轮缓缓转动,亏盈升降,这种交替构成了全书的节奏。
小说

胡安·马尔塞是西班牙的国宝级作家之一。与同时代的作家恩里克·比拉-马塔斯、哈维尔·马里亚斯等人一样,马尔塞也用缓慢的叙事节奏坚持着传统的西班牙语写作。《与特雷莎共度的最后几个下午》曾在1984年被改编为电影,为部分影迷熟知,但电影提供的只是两小时的故事,小说原著则能让我们看到故事的形成过程。
这部小说的背景为上世纪60年代的西班牙,彼时西班牙内战已经结束,经济开始恢复繁荣,西班牙国内的各种思潮也相继涌动,机会与失败并存。在这个背景下,马尔塞塑造了一个类似于连的主人公,然而相比之下,这本书中的马诺洛更加被动,他沉陷在对特雷莎的爱恋中,但两个人思想的差距却使他们难以结合。特雷莎不断用大学生的左翼思潮要求马诺洛,马诺洛先是认为这不可能做到,后来却随着爱情的深入而渐渐沦为一件牺牲品,最后,当他真的要突破“左翼先进分子”和“无业游民”的界限,要在世界上有所作为的时候,失败的命运注定已经提前写好。
传记

在2016年的电影《牛奶配送员的奇幻人生》中,库斯图里卡不仅执导,还亲自出镜,饰演一位在战火中奔走的牛奶配送员,即电影的主人公。作为导演的库斯图里卡一直非常成功,每部影片拍出来,都是各大电影奖项的热门候选,不过他担任主演的效果可能并不理想。在战争背景和历史废墟中行走的库斯图里卡仿佛让我们看到一个老迈的“自恋者”,因此这部电影也没有获得之前那样的成功。
而《我身在历史何处》则脱离了电影,库斯图里卡不必饰演任何演员,他只需通过文字,用回忆录的方式呈现自己的前半生。自传中包含了库斯图里卡在萨拉热窝度过的童年时光,对南斯拉夫战争的见证,以及和其他演员之间的友谊。就性质而言,这本书可能和黑泽明的《蛤蟆的油》十分类似,但既然是对“身在历史何处”的回忆,其中,导演对自己经历的外部世界,自然会有更多的阐述。在开篇中,库斯图里卡写道,“在这个世界里,物才是引力中心,它取代了那些我们曾经偏爱的、歌唱爱与自由、反抗不公的英雄”。
艺术

瓦尔特·本雅明是一位沉思型的知识分子,相比于约翰·伯格及苏珊·桑塔格,他的作品也具有更多的思辨性而非启示性。如果说,苏珊·桑塔格的那本《论摄影》是一本艺术实践者及爱好者的圣经,那么本雅明的《摄影小史》则是一本文化研究的专业著作。这本集子收录了本雅明四篇广为人知的文章,除《摄影小史》外,还包括《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绘画与摄影》《法国国家图书馆与中国画展》。
本雅明从摄影技术而非艺术角度思考现代艺术品的本质变化,认为机械复制将改变人类的认知方式,古典的、崇高的艺术地位不复存在,未来,艺术将成为属于大众的物品,而这可能是未来大众对艺术的兴致所在。现在,本雅明的艺术预见仿佛成真,同时,他的理论中还有许多深刻的观点,等待着文化发展去印证。从这个角度来说,本雅明的文化分析,永远都不会过时。
科普

美国作家海明威有“养猫癖”,在他养猫成患的家中,有一只名为“白雪”的六趾猫。在众猫的环绕中,这只六趾猫显得十分特殊。基因也是如此。本书作者阿尼是英国广播公司BBC科学节目主持人和剑桥大学的遗传学博士,他化身为作者,走访了多位诺贝尔奖得主、基因科学研究者与前沿科学家,就从“海明威的猫”这种日常生活现象聊起,探讨基因科学的新发展。
生物教科书上由孟德尔提出的基因交配理论到了今天已经有些教条化,不再适用,而新的科学正在研究基因的微观作用,包括如何控制基因组合、刺激基因活性等等。通过口语化的交流和深入浅出的日常生活举例,人们可以理解到基因科学最奇妙也最深邃的地方。
绘本

在普利策奖的历史上,《鼠族》是唯一获奖的漫画作品,原分上下册,分别于1986和1991年出版。这部漫画作品以“大屠杀”为主题,讲述了纳粹暴行中的幸存者故事,十分沉重。其中,四处奔逃的犹太人被斯皮格尔曼画成老鼠,而纳粹人和波兰人则是猫和猪,用动物来隐喻二战历史中不同民族所承担的命运,以及各自扮演的角色。
在讽刺与黑色幽默之外,这本漫画还有着动人而温情的一面,它所讲述的不仅仅是生命的幸存,一幅漫画版的格尔尼卡,它还呈现了灵魂中决定着我们属于人类的情感。看着“老鼠”们在血腥屠杀之后的家庭片段,以及相互之间的关怀与永不消逝的爱,即使是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也不得不感慨:在宇宙中,我们的体积或许连老鼠都算不上,但人性深处的光芒,兴许有点亮整颗星球的可能。
微信公众号ID : ibookreview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