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中国古代神话的了解限于《西游记》和《封神榜》,然而,前者是源于佛教的神话体系,后者虽然是中国的本土神话,但属于道教创造的道教历史。而夏朝以前的中国神话是什么样的,宇宙的形成、中国的由来,何为中国人,仅限于有限的盘古、女娲的知识。羡慕希腊的神话体系,像一棵茂盛的树,以第三代天王宙斯为主的整个神话体系成熟又完整。也感慨为什么中国神话为什么没有清晰的体系呢,是否能够建立中国的神话体系?
在地铁上看到节目介绍这本《中国古代神话》,回来后马上买了,心想终于有学者梳理中国的神话体系了。
然而,这本书让人非常失望,作为学者,没有应有的严谨口吻,整本书的语言可谓别开生面的草根,特别的草根。另外,我更想知道的是神话的含义,而不仅仅停留在故事层面。读故事,《山海经》、《淮南子》更精彩。
但无论如何,根据本书的描述,我大致了解了中国神话的体系。本文对神话和传说不做区分。
本书第一章,导言部分,装模作样的引用高尔基对神话定义,也就是说,中国人未曾对神话做出自己的定义。只是说,神话是从劳动中产生出来的。
我认同这个观点。从人的角度分析问题,是理性主义思考的源头。人是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而来,千百万年辛苦的人类同自然搏斗,一定有数不清的疑问和困惑,对自然现象感到恐惧,因此在劳动时产生了摆脱劳动、丰衣足食的向往,在劳动间隙产生精神追求。这样最初的神话雏形出现了,有一个国家,人民不用劳动,只靠很少的露水或其他东西就可以快乐的生活,是原初人民的朴素愿望,在吃不饱的年代还没有长生不老的想法。
我们的民族,毋庸自愧地说,诚然是一个博大坚忍、自强不息、富于希望的民族。作者的这句话说得中肯。我们不强大,但是勤奋,我们不聪明,但是坚韧。我们有能力和这个世界较量。
第一章提到两本重要的著作,即《山海经》和《淮南子》。前者是中国一切神话的源泉,任何神话的后续版本都可以在这里找到雏形。后者属于道家的著作。但也同样提供了早期中国神话的知识。
《山海经》,较好版本,一是毕沅校注的。另外一个是郝懿行的《山海经笺疏》,供感兴趣的读者参考。
第二章,世界是怎样形成的(上)
和其他民族一样,中国人首先要面对的是宇宙的产生和人的由来。关于盘古开天辟地的通行传说大家都比较熟悉,不熟悉的是这个传说有数十种版本,在每个地域,盘古有不同的样子。这一点不足为奇,中国自古就是多民族在广泛地域上生活,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信仰,同时各民族之间的传说会相互碰撞,结出更美丽的花朵。流行的版本代表了各个民族都接受,形成中华民族的命脉源点。
关于人的由来,统一的女娲造人也得到大家的认可,但关于女娲的来历和样貌,东西方有不同的记录。女娲,娲,字面意思为神圣女,化育万物的人。可以确定为人类的始祖。这时候的神话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人神互通,在特定的地点,人可以借由天梯上天游玩,当然是很凶险和艰难的。只有一些神的儿子才能经常这样,比如伏羲,据传伏羲是雷神的儿子。在秦汉以前伏羲和女娲没有关联。伏羲作为东方的上帝,副手句芒,是西方上帝少昊金天氏的儿子,这时有了伏羲做八卦的传说,并取得天火,后来的燧人氏取得人工火。这一点很重要,火是人类进步的起点,关于火神祝融的传说和盘古开天辟地同时存在着。水神共工的故事在这时产生,我想这代表了人类对自然的胜利。同时没那么简单的,共工怒触不周山,打破了盘古和女娲建立的早期天地体系。这时候的五座海上仙山剩三座的传说产生,我不太能明白这代表什么。
伏羲的后代有西南的巴国,在四川境内。四川很重要,不但是很多作为天梯的山和树的故乡,后代历史中,它也作为朝廷的大后方多次发挥作用。关于四川有独立的神话,后面单独记述。
神农的出现是神话进化的另一个阶段。代表了人类更多的探索自然,改造自然。
第三章世界是怎样形成的(下)
本章着重介绍了神农,即太阳神炎帝。这个神话是可以理解的。人类征服自然,开垦土地种植庄稼离不开太阳。神农尝百草为种植的庄稼提供了最初的依据。二者结合在一起,应该说原始人类虽然单纯,但绝不简单。神农是火神祝融的玄孙。有三个女儿,最著名的是精卫填海,这个故事也很重要。早先人类一直围绕着山林活动,这一阶段出现了对海洋的探索。精卫填海和愚公移山一样,是最本质的中华民族的性格,写这句话时我真的有点眼泪围眼圈。现代很多人觉得愚公蠢,精卫填海不可能,但就是靠着这种个性我们才没亡国灭种。
这时候的神话出现地域统领性,中国的四方都有天神统治,西方的少昊,北方的颛顼,南方的炎帝(可能不同于前文的炎帝),东方的伏羲,正中的天帝黄帝。金木水火土,是五行的依据。也根据四个方向的自然气候做出的大象总结。
这时候出现了追求长寿的愿望,出现彭祖的传说。体现人类物质、精神生活的进步。
读到这里我不再羡慕其他民族的神话体系的完整性。因为,中国和其他古国不同,中国一直是多民族,神话也不是一棵树,而是一片树林。
第四章黄帝和蚩尤的战争
这时候的神话有涿鹿之战,夸父追日。黄帝大战蚩尤基本上可以看做是以河南平原为主的农耕民族向南方拓展时,同当本地民族,即现在云贵的苗民的冲突。结合历史看,农耕民族从黄河流域生活,同时不断向长江流域拓展,直达福建广东。这时候有了蚕和桑的由来的传说。吃穿住和繁衍,是人类的基本本能。
这一阶段的重要神话是牛郎织女和愚公移山,牛郎织女的版本比较多,但核心都一样,都是勇敢追求爱情,不屈服于外界的压力,更好的是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愚公移山的版本很少,全中国的人都面临着一样恶劣的自然环境吧。另一方面,出现了一些得道成仙的传说,每种植物动物的传说。可以这样说,每一种植物、动物都有属于自己传说,古代人类根据想象和需要,为它们创造了神话。所有这些都代表了人类精神文明更大的进步。
第五章,帝俊喾舜
这一阶段的神话更接地气了。舜的统一贤王特征。是物质积累的一定阶段,贫富差距形成时,下层人民的愿望。中国主要的开创者周民族和殷民族的传说产生。总的来说,殷民族的传说浪漫,周民族的传说悲惨。因为殷商起源于东方,自然环境相对友好,周起源于恶劣的西方,还得辛苦的养活人民,所以有后稷,以及他对农业的贡献的传说,我想后稷的贡献不低于神农。神农是探索者,后稷是身体力行的人。
神话和传说的内涵是合理的,抽象解释了文明的演化。
尧舜禹的神话有脉络可寻,并且向着有记录的历史迈进。大禹治水第一次正面大规模描绘了人类征服自然。每个民族都有关于大洪水的传说,而且都带来严重的灾难。大禹用疏和道的方法可谓顺应水的性质,代表了智慧的增长。并且,大禹分天下为九州,铸九鼎,初步形成了中国的地理方位。
第六章羿和嫦娥的故事
单独成章可能因为后羿也是与自然搏斗的英雄,而且嫦娥奔月对后世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持久、积极的作用。后羿的故事发生在尧的时代,除了射日,还有很多为民除害的故事,只不过被射日遮挡了。这个故事本身不那么美好,出现了阴谋和背叛,我想这时候的人民不再单纯了,有更多的精力来玩。
另一方面,四川的神话。四川主要是围绕治水展开的神话,西门豹降服河伯,李冰父子治水等,四川从很早以前就成为中国的粮仓,和先民治水的功劳不可分。关于蜀国的开端,蚕丛和渔凫,望帝春心托杜鹃,很古老。
第八章远国异人
这一章主要介绍了东南西北各具特色的国家,小人国,大人国,一个眼睛的国家,一条腿的国家,不一而足,丰富多彩。这正是中华民族的多样性。
第九章夏以后的传说(上)
第十章夏以后的传说(下)
这两章的神话更像历史,只不过夏人被描述的像野兽,但在慢慢脱去兽的特征。到殷商和西周,统治者完全是人的形态。浪漫版本的穆天子巡游,是文人的想象了。
西周结束,春秋开始。
神话完结,历史开始。
那么到底何为中国,何为中国人?
脱口而出的是我们是龙的传人,炎黄子孙。不过这不够有前瞻性。而且龙在中国古代神话的作用不大。我想尽自己的知识做出中国人的定义:生活在中华版图上的黄皮肤、黑头发的民族,有着共同的祖先信仰和统一的文化追求,认可一直流传并有所超越的中国文明,努力在这个世界争取一席之地的人,即为中国人。地理上领土完整的国家的这片土地,就是中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