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最喜欢上语文课,上课最感兴趣的就是,老师让大家找“中心思想”。
找到了中心思想,老师会带着大家拆房子,看看,那些是大梁,那些是柱子,那些是防风的柴草。
老师说,写文章就像盖房子,农村盖饭上大梁是大事儿,需要放鞭炮的。我们写文章,也要看看准备的材料,根据人力,物力,盖自己有能力住的房子。
这次听弘丹老师讲解,精准的案例分析,又进一步理解了文章结构的重要性,文章的结构不光是房子的架构,也是人体的骨骼,主动脉贯穿始终。
文章的结构有哪些呢?
常见的文章结构一般有四种:总分总结构、并列式(清单式)结构、递进式结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SQA结构
1、总分总结构:
开头叙述主题,写明总论点,中间进行论述或讲故事来支撑论点,最后总结,并与开头呼应,深化主题,起到升华作用。
2、并列式(清单式结构):
是常见的文章的写作结构,主要运用于中间部分的阐述。并列的几个观点,各自独立,作用相同,没有轻重,共同服务于主题。
比如:
成长型人才的特征:早起、读书、运动;
有磁场有吸引力人的心态:乐观、积极、感恩。
并列式结构顺序可做前后调整,要求不是很严格。
3,递进式结构:
像剥洋葱一样,这种结构比较难,需要有深厚的思考力,在论证上要层层深入。
常见的递进结构比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递进式结构,顺序不能调整。
4、SQA是典型的递进式的结构,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适合干货文,但要避免文章空洞,可以引入权威性的理论,如心理学的实验。
S指情境,Q指问题,A指答案。
也就是先写一个情境,针对这个情境提出一个问题,针对问题给出一个答案。
我们在写书评的时候,就可以尝试用这样的结构来展开。
要想写出一篇好的文章,一定要注意组织好搭建工作,好的文章要有好的结构。
写作最好的方式是模仿,所以我们可以先学习一些写作框架的模板:
总分总结构的范文是朱自清的《背影》。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等文章,就是标准的并列(清单式)结构。
递进式结构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
文章《“妈妈,我想玩会手机”:帮孩子戒掉手机、短视频,这几个方法起初我也不信》就是典型的SQA结构。
结合这些文章,大家可以迅速加深大家对弘丹老师课程的理解。
我们初学者可以从总分总、并列式结构入手,然后再来尝试递进式。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也就是说,先把基础打好,再进行更深入的写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