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的感觉
就这个话题而言,我曾在许多个辗转难眠的夜晚问过自己。但可惜,一直没有得到一个准确的答案。于是,索性随它去吧,不再去想。直到今早在“一起CU”群里,有人重新提起这个话题。
其实,在我看来,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自己,只是一个半命题。因为在不同角色背景下的自己,就会有不同的预期目标。比如,我曾经是一个学生,我就想要努力学习,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家长满意、老师认可、同学羡慕的好学生;比如,我现在是一个4岁女孩的爸爸,我就想要努力的成为她的依靠、她的良师益友、她的大情人。当然,作为一个走进体制内工作岗位7、8年的80后,事业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那么今天,就谈谈在事业上,我想要一个什么样的自己。
我是黑龙江人,土生土上的东北人儿。大学毕业那年参加中部某省的司法干警招录,随后进入县级法院,在一个叫“韭园”的乡镇法庭开始事业的第一站。在乡镇,人少活少空气清新,深呼吸可以闻到新鲜的牛粪味儿。一年一百来起民事案件,婚约彩礼纠纷就占去十之七八。每天半天班,住在城里的同事上午来法庭处理下公务,下午就不再来。于是大部分时间都是我一个人守着有十七个空房间的两层小楼,扫扫地、拖拖地、看看书。偶尔跟来法庭咨询起诉问题的群众唠两句,也是相互折磨(他们会觉得我说的东北话“咵”,我则是几乎听不懂当地方言,于是基本上是三分听七分猜。)。
那时候的自己,没人管没人问,但也仿佛是被世界遗忘在了角落。至于未来,似乎也没什么未来。更为可怕的是,当初一年内考过公务员、考过司法考试的那股“世界就在脚下”的豪迈,在日复一日无所作为中泄了元气。想过辞职,却没那个勇气。想过学学许三多,却发现艺术虽然源于生活,却明明高于生活。
就这样,在法庭待了两年半后。我从黄河以南的法院,来到了黄河以北的检察院。留给法庭的,只有被现实敲击的粉碎的所谓干出一番事业的理想碎片。
来的新的单位,变化最大的就是一切正规了起来。按时上下班,有事情可做,甚至还能加班。呵呵…也许你们体会不到我的心情,甚至感到奇怪,加班居然看上去很高兴的样子。在法庭的两年,我最大的感悟就是,闲是职场菜鸟最大毒瘤,一个正是汲取知识的阶段,却无所事事、碌碌无为,想想都可怕。
如今,在我的职业第二站已经待了六年。一切都还好,付出与回报总体是成正比的。虽然目前我们检察机关正在经历一场变革,而且在这场变革中还弥漫着一股强烈的焦虑和不安的气息。面对改革,我们很多人开始担心何去何从,担心职业发展前景,担心收入和地位。很多人包括我在内,在迷茫、失落、寻找…
可是,当我们以局外人的眼光再来重新审视它的时候会发现,面对上层设计,我们什么都改变不了!那么面对变革,我们无所作为吗?不!我们应该做点什么。于是,我想到了调整心态,想到了适应环境,但我想到的更多的是要坚持。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到底要坚持什么?或者换句话说,我自己到底想要在这场变革中变成什么样的人?
这是我今天要说的重点:
我想,在内心我要成为一个坚持“信仰”的人。有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有人说中国人信仰马列毛邓,我们身边有信佛的、信道的、信上帝的。打官司的老百姓还有我们一些法律人说信法律。刚才说的这些“信”有信仰的“信”,有信任的“信”。前几天有人问我,去不去监察委?我说“我不去”,对方问为啥。我说“不感兴趣”。其实我内心最真的想法是,就算那个部门权力再大,地位再高,在我心里,仍会坚持认为检察院最好!因为我曾立志把检察工作当做事业而不是职业来做。我曾经在一个叫“韭园”的小镇子里体验过法律可以让需要关怀的人泪流满面。我虽位低言轻,但不妨碍我坚信“我可以用法律帮助人”。
我想,在行动上我要成为一个坚持“入世”的人。入世就是说要融入到变革当中,而不是觉得变革对自己不利了就自暴自弃,就站在旁边说风凉话。不是觉得对待变革无能为力了就随波逐流。如果那样,我们就真的会被淘汰。我们应该坚持做我们应该做的:你是搞侦监公诉的,就努力把手上办理的每一起案件都办成证据确实充分的铁案;你是搞控申接待的,能够始终做到耐心倾听每个信访人的诉求;你是搞信息写作、调研宣传的,就要能屁股坐在凳子上,把单位的亮点经验推出去…什么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就是肯拿出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时间把一件事情做成精华。我们从事法律监督工作,不管未来如何变化,都能坚持从始至终、坚持问心无愧、坚持依法办案。我相信,多一个这样入世的人在坚持,就一定会多一份希望。
至于结果如何,管它那…
这就是我的想法,一个想做事的人、一个想在检察这条路上走到黑的人,一个码子门外汉的自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