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今中外文史赏析
30.学习辛弃疾的《水调歌头·我志在寥阔》

30.学习辛弃疾的《水调歌头·我志在寥阔》

作者: 山水凡夫 | 来源:发表于2024-01-17 19:45 被阅读0次

【词作原文】
赵昌父七月望日用东坡韵叙太白、东坡事见寄,过相褒借,且有秋水之约。八月十四日,余卧病博山寺中,因用韵为谢,兼寄吴子似。

我志在寥阔,畴昔梦登天。
摩挲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
有客骖鸾并凤,云遇青山赤壁,相约上高寒。
酌酒援北斗,我亦虱其间。

少歌曰:神甚放,形如眠。
鸿鹄一再高举,天地睹方圆。
欲重歌兮梦觉,推枕惘然独念,人事底亏全?
有美人可语,秋水隔婵娟。

这首词写于闲居瓢泉期间。由词前小序可知,写这首词是为了答谢赵昌父(蕃)并兼寄吴子似(绍古)的。吴子似于宁宗庆元四年(1198)至六年(1200)任铅山县尉,这首词即这期间所作。

光宗绍熙五年(1194),辛弃疾从福州知府兼福建安抚使任上被弹劾免官,回到江西铅山他的瓢泉新居,开始了长达八年的再度闲居生活。

他忠君报国却为投降派所不容,屡遭冷落排挤,五十五岁再度削职闲退,自不免有“惊弦雁避,骇浪船回”的隐退思想,常常寄情山水,托兴诗酒。

但是,这些都不过是他内心愤懑的曲折反映,积极用世的思想仍占主导地位。他身处江湖之远,仍不忘忧国忧民,希望能重新得到重用,得以施展自己的才智,实现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的理想。

这首词正是抒发词人的这种理想以及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引起的惆怅情绪,表现其壮志难酬的忧愤。

词的上下两片一意相连,从梦境到梦觉,依次描述,构成一个完整的过程。上片以描述梦境为主。下阕前半部分继续描写梦境,后半部分抒发“梦觉”后的感慨。词人在梦幻中无忧无虑地畅游太空,内心充满激情,不禁小声歌唱起来。

这首词在艺术上具有明显的浪漫主义特色。理想主义是浪漫主义在思想内容上的重要特征,而以梦幻的形式表现其理想则是浪漫主义传统的创作方法。

辛弃疾成功地运用这一传统手法,使其崇高理想在这首词中得到完美的体现。它大开大合,大起大落,忽而天上,忽而人世,驰骋奔逸,狂放不羁,洋溢着豪迈的激情。

它充满瑰丽丰富的想象,大胆惊人的夸张,“摩挲素月”“骖鸾并凤”“酌酒援北斗”“天地睹方圆”等,都放射出五光十色的美丽光辉,显现出光彩夺目的浪漫主义色彩。

相关文章

  • 取名——孟

    孟成真:美梦成真。 孟登天:我志在寥阔,畴昔梦登天。——《水调歌头·我志在寥阔》·宋·辛弃疾 【译文】我的意志可到...

  • 水调歌头,辛弃疾

    寒食不小住,千骑拥春衫。衡阳石鼓城下,记我旧停骖。襟以潇湘桂岭,带以洞庭青草,紫盖屹西南。文字起《骚》《雅》,刀剑...

  • 人世竟谁雄

    水调歌头·我饮不须劝 宋 · 辛弃疾 王漕饯别。司马赋水...

  • 【青春】青春,我们哭过笑过彷徨过10、高考

    我志在寥阔,畴昔梦登天。摩娑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有客骖鸾并凤,云遇青山、赤壁,相约上高寒。酌酒援北斗,我亦虱其间...

  • 九秋歌

    (一) 残月断云冷欲秋,千里水沉晚未收。 众山西驰照秋水,沙鸥无宿定自愁。 烟水濛濛秋风岸,志在寥阔上高寒。 浊酒...

  • 辛弃疾之水调歌头

    我饮不须劝,正怕酒樽空。别离亦复何恨?此别恨匆匆。头上貂蝉贵客,苑外麒麟高冢,人世竟谁雄?一笑出门去,千里落花风。...

  • 水调歌头(宋、辛弃疾)

    《中国诗歌集》CKA 我志在寥廓,畴昔梦登天。摩挲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有客骖鸾翳凤,云遇青山赤壁,相约上高寒。酌...

  • 廖原

    每次看向车窗外,都有一种寥阔之感。这寥阔,带有几分孤单的意味。蓝天,林海,村落,雪原。不禁想问,苍莽大地,...

  • 【乡土】45寥阔的田园

    倘若即将来一场大暴雨的话,夏天的天空总会有黑黑的乌云,乌云憋屈地拖着笨重的身体往下沉,竟然有一股”黑云压城...

  • 《秋》

    浓郁秋色 温暖秋光 馨香秋味 寥阔秋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30.学习辛弃疾的《水调歌头·我志在寥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njq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