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季之 “小农夫生态农场” 课程项目方案
目标:
学会了解常见植物的基本特征,能从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描述植物的特点,并能用简单图示做观察记录。
学会植物的播种、培育以及动物的养殖等相关技能,用图片、文字、视频记录种植过程,能够用观察日记呈现学习过程。
能够提出问题,借助多种方法(文献研究、社会调查、访谈)解决问题,用科学小论文呈现研究结果。
活动内容
参观小农夫生态农场、规划农场
生态园里种什么?
我们能在生态园里做什么?
带着这些问题,开始学生的参观之旅。通过参观,孩子们对生态园有了直观感受,再讨论农场区域划分、画出草图,对农场种什么、做什么,提出建议书。
生态园观察表
时间:
姓名:
要求:
1仔细观察
整体全场观察:全貌
局部观察:某块区域特点。
2独立思考
一张草图:生态园或某区域的的结构划分或规划草图。(对生态园整体命名、局部命名也可以写在此处)
两个问题: 生态园种什么?
我们在生态园做什么?
观察
区域
描述
整体
局部区域
思考
一张草图
问题一:生态种什么?
问题二:我们在生态园干什么?
2.农场LOGO我设计
生态园从无到有,孩子们有着强烈的参与意识,都想投入到生态园的活动中。《小王子》中说:“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它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它时刻不同,或者某一件事情与其它事情不同。”为此,借助已学的画图和设计图标的知识,孩子们进行生态园LOGO的设计并进行评比,择优做为成品设置在农场入口。
3.“小农夫”招募、“农场导师”招募
参加者将得到:
小农地一块;
小农夫、农场导师名牌;
优先采摘、品尝农场新鲜蔬果。
4.凤仙花种植令。
需要的工具支持:
观察表格、信息课图标设计、菜农专业指导
预期成果:
农场LOGO、
学生设计作品、
学生观察表
观察日记
小论文
蔬果
活动评价:
一级
学会了解常见植物的基本特征,能从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描述植物的特点,并能用简单图示做观察记录。
二级
学会植物的播种、培育以及动物的养殖等相关技能,用图片、文字、视频记录种植过程,能够用观察日记呈现学习过程。
三级
能够提出问题,借助多种方法(文献研究、社会调查、访谈)解决问题,用科学小论文呈现研究结果。
附:
《博物季.植物的生长变化》主题活动流程
序号
时间
活动内容
主要责任人
备注
1
5.12日前
完成生态实验地耕地建设
图片,前后过程性照片(每张照片配时间并附上简要介绍)。
2
5.10日前
招募植物种植家长帮帮团、老师帮帮团。(各10人左右)
志愿者简介、照片。
3
5.10日前
成立“生态实验地智囊团”(各年级学生5人左右),召开项目讨论会(命名、用途、管理等)
活动图片、活动图表等。
4
5.10前
成立种植凤仙花小组,组织观察种子和播种的活动
活动图片、活动图表等。
5
5.20前
召开班级认领“生态实验地”主题周会并授牌
主题讲话稿、各班设计班级责任牌、活动图片。
6
5.20前
设计“生态实验地”探究行动手册(重点)
探究行动手册
7
5.25前
班级“生态实验地”活动开展动态跟踪和指导分工
填写“探究行动手册”并评价,活动图片搜集。
附: 生态园观察表
时间:
姓名:
要求:
1仔细观察
整体全场观察:全貌
局部观察:某块区域特点。
2独立思考
一张草图:生态园或某区域的的结构划分或规划草图。(对生态园整体命名、局部命名也可以写在此处)
两个问题: 生态园种什么?
我们在生态园做什么?
观察
区域
描述
整体
局部区域
思考
一张草图
问题一:生态种什么?
问题二:我们在生态园干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