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在同学家聚餐,“叮”的一声,婶发来微信:“明天做团子,你有空就来帮忙?”“有空。”我不假思索地回复。
我知道,我做团子这点水平,新手上路,颇让人担忧,论造型搓圆已经不容易,至于这个团子底的厚度是硬伤。我想既然我有自知之明,长辈们心里明镜似的,至于热情邀约我,理由很明了,我就是去拍照的。
记得去年做团子的时候,我是主动去帮忙,不过去得有点晚,团子已做好,准备上笼蒸,我也就无所事事。看着蒸出来锃亮的团子,相机忍不住拍拍拍。拍完团子不过瘾,我就拍忙碌的长辈们,上笼来一张,下笼来一张,婶婶拍照是最配合的,摆姿势及其自然。拍照的热情也带动了不怎么喜欢拍照的两个阿姨,都说不上照,拍了不好看。结果在我的怂恿下,拍了一张,一看还行,不难看,再来一张,然后一张又一张。总之,去年的照片拍得喜笑颜开。
下午等我过去的时候,婶婶和他两个妹妹已经完成一半了,白团子,三种馅,萝卜丝肉、香菇肉、青菜肉都已经做好了;第二轮是绿苎头团子,也是三种馅,玫瑰豆沙、花生甜油酥、芝麻咸油酥,每年都说明年要少做点了,一到来年准备的时候,想想一年到头,也就忙碌这么一回,不把老传统的馅安排,总觉得缺点什么,然后全套馅料都安排上了。
做团子是宜兴人的传统,过年前,家家户户都要围坐在一起做团子,寓意来年的生活团团圆圆。
绿团子由于颜色清爽,气味清香,深得大家的偏爱。绿团子在江南一带很常见,但是很多地方吃的绿团子是苏州一带常吃的青团,而宜兴的绿团子与其他地方的绿团子在原料上有区别,苏州一带的青团是用清艾汁或其他绿叶蔬菜汁加上糯米粉揉至而成,蒸熟后的青团呈碧绿色,一般为清明节左右的美食。而我们宜兴的青团子是用苎麻制作而成,绿苎头团子蒸制后颜色不会特别均匀,绿得发亮的团子表面有时会看到一些植物的经脉,这正是宜兴绿苎头团子的独特美妙之处,闻之清香,咬上一口,唇齿之间香气弥漫。
看着长辈们揉着米粉团,使劲全身的力气,我也加入了揉粉,都说揉粉是力气活,不揉不知道,一揉还真累。从开始的一股牛劲,经过数十下的揉搓,感觉两手发软,无力和米粉亲密接触。
看到长辈们做的团子光溜有型,我想着今天得认真向长辈们学习,把团子包得有模有样些,手法需要细抠的。以前,我包的团子都是塌的,经过点拨,把团子倒过来用两只手再搓一下,搓得长一些,经过这样一个加工,团子放在匾上明显挺拔多了。
几个人一边做团子,一边闲聊,过年做团子,吃团子不是最重要的事,围坐在一起热闹地做团子,这种氛围才是大家心里期待的场景。
然后端着团子拍照,也成了最重要的环节了,美好的瞬间都值得记录。
婶说,我们做团子再做个20年应该没问题,满满的自信写在脸上。两个妹妹点点头,努着嘴,重重地嗯了一声。
做团子是一种念想,一种期待,是对年的尊重。
时间在流逝,我们不惧怕年龄的攀升,开心地过好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
年来了,我们迎接他;敞开我们的心扉,和目前的生活好好地拥抱,如此足矣。
不管几岁,我们都要让年味留在我们的心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