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登上大学讲坛的女教授是谁吗?
陈衡哲她叫做陈衡哲。提起民国时期的才女,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是林徽因、丁玲、萧红、冰心等,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些才女们,都曾经有过同一个老师,她就是陈衡哲。
陈衡哲是我国第一批获得清华奖学金的留学生之一,更是中国第一位用白话文写作的女作家。而且,她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登上大学讲坛的女教授,被誉为“才女之母”。
不过,就算我们并不熟悉陈衡哲的生平,只要我们对中国近代史有一定的了解,就会知道,她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必定要经过一番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抗争。
事实上,在整个世界历史上,女性地位的提升都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无数卓越女性通过努力争取得来的。
五百多年前的西班牙还处在中世纪忽明忽暗的光影中,有一位出身贵族的女子,以无比坚定的步伐,冲出世俗的樊笼,登上大学教席,打开了女性生存的新空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位站上大学讲台的女教授,她的名字叫做路易莎·梅拉德诺。
她的一生,又有着怎样波澜壮阔却不为人知的故事?
西班牙女作家玛利亚·洛佩斯·比利亚尔基德(María López Villarquide)在其处女作《女教授》中,用优美细腻却又克制谨慎的笔触,向我们描述了这位传奇女性鲜活而澎湃的一生。
《女教授》和其他人物传记所采取的编年体叙事方式不同,在这本《女教授》中,作者玛利亚采用的是一种被称之为POV(Point of View)的写作手法,即视点人物写作法,这大概和她的专业特长有关,毕竟她还是一位拥有文献与电影分析博士学位的纪录片导演啊。
POV这种写作手法具有极强的灵活性,它就好比是拍摄一部大片,导演将摄像机装在不同人物的身上,从不同人物的视角来拍摄,给观众一种身临其境的代入感。而运用到写作中,这种写作手法也能增强读者的代入感,同时又在主观上限制了读者获取信息和进行思考的广度,增加的作品的悬念。
在《女教授》中,玛利亚将电影创作中的蒙太奇手法融入小说创作中,从多个人物的视角出发,讲述路易莎的成长故事,从童年、少年到青年、中年,每个人物以从自己独特的视角出发,讲述了他们严重的路易莎,如同拼图一般,最终拼嵌出这位女教授如同堂吉诃德般坎坷追寻的一生。
15世纪末,路易莎·梅拉德诺出生于西班牙西北部卡斯蒂利亚-莱昂自治大区索里亚省阿尔马萨市的梅德拉诺家族,这个家族是是卡斯蒂利亚王国“十二大家族”中的一员,也是索里亚省最负盛名的十二大名门望族之一。
在路易莎三岁时,她的父亲和外祖父在一场战争中死去。当时的西班牙由国王费尔南多二世和王后伊莎贝尔一世执政,受双王的庇护,路易莎的母亲受召进入宫廷,担任伊莎贝尔女王的掌事侍女。而路易莎和其他兄弟姐妹则被留在索里亚,和外祖母生活在一起。
索里亚本地著名的才子佩德罗,受伊莎贝尔女王钦点,来到梅拉德诺家族担任家庭教师。在这里,他充分见识到了路易莎那出类拔萃的才智和卓尔不群的学习能力。尽管年纪尚幼,路易莎已经表现出了对知识的强烈渴求和热情,甚至立志要登上讲席,成为“在大学里教课的那种老师”。
五年后,八岁的路易莎离开自己家族居住的城堡,来到了位于巴塞罗那的西班牙王室。在那里,路易莎受到了伊莎贝尔女王的赏识,得以和王子公主们一起学习,并能够充分利用王室图书馆的资源,孜孜不倦地吸取知识的营养。
在王室的八年里,路易莎由一个伶牙俐齿的女童逐渐长成为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并在这里结交到了她一生的挚友——印刷商法德里克的女儿伊莎贝尔。
在西班牙王室学习了八年之后,在伊莎贝尔女王的推荐下,路易莎来到当时的西班牙西班牙最好的大学之一——萨拉曼卡大学,并以学生的身份在这里学习文法和修辞学。
15世纪末的西班牙,还从未有过女人出现在课堂中,无论是作为教师,还是学生。然而,这个传统最终却被路易莎打破了,她不仅成为了萨拉曼卡大学的第一位女学生,还在她二十四岁这一年成为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位登上讲席的女教授。
即使是如今,女性想要在某个领域做出成绩都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更何况在文艺复兴初期的西班牙。当时,西半夜爆发了时疫,路易莎的学习被迫中断,但她从未放弃过学习,无论身处何种环境,她始终保持着苦读和思考的习惯,并最终在竞争教席的演讲中,用“一个男人的沉稳与从容”完成了一次出色的“令人难以置信”的精彩演讲,最终获得了这个教席。
在担任讲席教授的四年时间里,路易莎凭借她渊博的学识和精彩幽默的授课,赢得了学生们的欢迎。只是,由于路易莎的弟弟被选为校长,再加上学校管理团队中传统势力的持续反对,路易莎最终不得不离开了她挚爱的大学校园。
但是,路易莎从未放弃她的誓言,就算离开了大学课堂,她也依然没有放弃教书育人,而是在家中继续给那些需要额外辅导的学生或是与大学无缘的人上课。
直到四十三岁那年,路易莎“死于一种高烧不退的可怕疾病”,她这顽强的昂扬的充满斗志的一生,就这样画上了句号,甚至没能在历史上留下自己应得的姓名。
尽管路易莎生活在五百多年前的西班牙,无论是时间和空间,都与我相隔甚远。然而,今时今日,我在读到她的故事时,内心仍然产生了强烈的震动与共鸣。
在中国,女性能够走进课堂学习甚至走上讲台授课,也不过是近百余年的事。在那之前,有多少渴求知识的女性在黑暗中默默地沉寂了呢?还有书中的其他女性,无论是高贵的公主,还是商贾的女儿,她们都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更没有任何发声的机会,最终都归于了历史的尘土。
即使是作为这本书的主人公,书中也没有一个章节属于她。无论她愿不愿意,在当时那个时代,身为女性,她都只能噤口不言。
幸好,今天的我们终于有幸读到她的故事,读到她聪慧卓绝、特立独行、一腔孤勇的一生。而她那勇敢追求和抗争的精神,也如同一道光芒,穿越五百年历史,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