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是一个有些迷信的人。
但大概也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迷信吧,浮躁的社会让很多人都有所相信,有所寄托。比如——妈妈信佛,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去灵隐寺,心地虔诚地祈祷。
从小身在普通的人家中,算不上富有,但是也不算贫穷。就这么成长了二十年,也未曾知晓生活不易、社会险恶,发生在自己身上或好或坏的事,总能为它找到一个合适的借口,巧妙地逃避了对它的承担。
即使小学时就已经明白,每个人生来就有着许多社会角色,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就算是那样,又怎么了?
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三代近亲没有一个不宠着我、不让着我的。
爸爸妈妈一直在身边,只要和他们说自己的需求,他们都会尽力满足。
至于读书这件事,比不上表姐的优异,但不至于表哥的堕落,保持中庸就好了。
大概这是过去二十年最多的想法了。生活嘛,没那么顺利,但也不糟糕呀。
但有时候啊,人就是这样。很多固有的想法可能多年未曾动摇,却会在一瞬间改变。在学校的时候,全身心的参与到了一个项目,还很幸运的拿到了一个不错的名次。
按理说,这是件好事。但却克制不住的焦虑起来。
我开始思考,我至今为止的二十年,到底有多少可能是错误的想法。思考从过去延伸到了未来,就这么迷迷糊糊确定了一个目标,并开始了看不清未来的努力。
前不久的之后周末,和妈妈一起去了灵隐寺,和国庆、年初一相比,游客算不得太多。但我们还是避开了游客集中的大雄宝殿,准备去在半山腰的韬光寺上香拜佛。
一路上,我都在为自己极差的体能感到惭愧。叉着腰喘着气好不容易进了寺庙的门槛,才算是正式开始上香拜佛。
因为从小到大还算是不错的成长环境,几乎没遇上什么太大的挫折,如果一定要说,大概是高考的不尽如人意了。所以在此之前,我也没有特别虔诚的礼佛之心。这次却不太一样。
心里有了目标之后,每一天过得都像是怀揣着心事,明白我需要做的事的总和,也明白每天需要做什么。虽然对未来依旧迷茫,但我明白这是我现在唯一能看得到的走下去的路。
这是一种渴望,而我也清楚的知道这种渴望有多重要,就像水与鱼的关系。
那一天,我很虔诚。双手合十,弯腰叩拜,心中默念着期待。突然,我就明白了虔诚的原因,大概是真的因为有所期待,有所寄托。
一路上,有一家人引起了我百分百的注意。一家三代人,看着经济条件不错,保养得当的外婆、年轻却不像职场女性的妈妈和乖巧的女儿。一家人三步一合掌弯腰,相当的虔诚了。令我惊讶的,应该是看起来不过七八岁的女儿,竟然也拜的有模有样。
当然,我也没好意思上前去打扰这家人。我想,无论她们是为何叩拜,心里应该都是有所期待和向往的。
不如意事常八九,但希望生活能对这些心存期待向往的人好一些吧,应该也不枉费她们的虔诚,她们的寄托了。因为,虔诚之人何止三五个,有所寄托的人又哪里会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