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史小感

读史小感

作者: 艺圃 | 来源:发表于2017-10-13 04:59 被阅读0次

12.5日,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会议对南北议和提出几项先决条件:一、推翻清政府;二主张共和政体;三、礼遇旧皇室;四、人道主义对待满人。并决定议和地设在汉口,公举伍廷芳为南方派议和全权代表,温宗尧、汪精卫、王宠惠、钮永建为参赞。袁世凯经隆裕皇太后授权,派出一个五十多人的庞大和谈代表团,自己身兼全权大臣,委任唐绍仪为代表,委托严修(很著名的人,中国著名教育家)、杨士琦参与讨论。11日,唐绍仪一行抵达汉口。由于南方和谈总代表及东南人士无法前往汉口,唐绍仪在武昌顺便拜访黎元洪后,于两天后13日抵达上海。代表团抵达上海第二天(18日)下午,南北议和代表在英租借市政厅举行第一次会谈,南方总代表伍廷芳、武昌中央军政府代表王正廷、袁世凯全权代表唐绍仪出席会议,此次会谈议题为南北停战。20日,南北和谈举行第二次会议。会议主题中国应该走何种政体?君主立宪还是民主共和?唐绍仪坦言自己从小接受民主教育,比较倾向共和主义,不过他此次代表朝廷职责所在,还是代表君主立宪吧!而在英国接受君主立宪主义教育的伍廷芳在发言中表示,他最初也认为中国应该走君主立宪道路,共和可能还不到火候,但此次革命突然发生,各省又纷纷独立。伍廷芳觉得中国其实已经达到共和水平。现在,有了各省议会、中央资政院(国会),均由民选,那么再选一个大总统,又有何难?唐绍仪谈话显然违背袁世凯政策底线和清王朝统治政策,只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清政府强硬派始终不愿在君主立宪道路上向全国做出实质性让步啊!满洲权贵强硬派将君主立宪大门关死,所有关心中国政治的人不得不另寻思路。第二天,段祺瑞的代表廖宇春与靳云鹏与黄兴的代表顾忠琛在上海秘密举行会议,南北双方一致认为,现在南北兵力相当,长此下去,不是造成南北分裂,就是和平永无期限,长此以往,受难的还是老百姓,还是全国人民。既然现在南方革命军的宗旨是实现共和,而这一点我们北洋军并不反对,北洋军只是忠于袁世凯才与南方革命军兄弟作战,所以南方若能举袁世凯为大总统,则共和可望,和平可期。(中国历史与政治有密切关系,学历史的人都会治国)

读史小感 读史小感

相关文章

  • 读史小感

    公元1895年4月17日上午10时,中日双方代表在进行了五次艰难会谈以后,最终签署条约,史称《马关条约》或称《中日...

  • 读史小感

    公元1894年7月25日,日本军舰在丰岛海面击沉高升号运兵船,一千多名清军官兵葬身海底。同日,日本政府威逼朝鲜大院...

  • 读史小感

    1898年9月18日晚,根据康有为的安排,谭嗣同夜访袁世凯的寓所法华寺,游说袁世凯杀荣禄、出兵包围颐和园,囚禁皇太...

  • 读史小感

    公元1635年皇太极亲征察哈尔部,远征行程五千里,过兴安岭,克归化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这次军事行动中意外得到从...

  • 读史小感

    1898年9月18日,夜幕沉沉,新任四品京官军机章京谭嗣同独自一人步履匆匆,前往位于北京市王府井大街北头报房胡同的...

  • 读史小感

    12.5日,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会议对南北议和提出几项先决条件:一、推翻清政府;二主张共和政体;三、礼遇旧皇室;四...

  • 读史小感

    黎元洪生于1864年,较张彪小4岁,时年47岁,年富力强,前途无量。与张彪是外省人不同,他是湖北黄陂人,湖北新军绝...

  • 读史小感

    中国洋务运动发生于1864到1894,总共30年,堪比中国当代之改革开放。即1978年至今未完。深圳就是1979年...

  • 读史小感

    皇太极三次亲征大明帝国的首都北京,绕过宁远防线和山海关,两次从内蒙古直下蓟镇、滦州、通州,陈兵北京的密云、怀柔、昌...

  • 读隋唐史小感

    最近专题读了隋唐史。 书单 首先上书单: 《东晋门阀政治》 田余庆 《唐代藩镇研究》 张国刚 《隋唐史》 岑仲勉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史小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npa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