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秦岩)

《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秦岩)

作者: 小鱼003 | 来源:发表于2021-11-10 19:18 被阅读0次

1.了解作者,把握课文主要观点,领悟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品味意蕴深刻的语言,初步把握哲理性散文特点。

3.探寻作者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教学过程

一、铺垫蓄势,导入新课

董卿在《朗读者》第二季第三期《生命》的开场白中说:生命是多么深邃的话题,它包含着人世间一切最极致的体验,生命可以是能够被毁灭,但不能够被打败那般顽强,也可以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那般博大。生命如果有颜色,会不会看上去就像梵高的《向日葵》和《星空》。生命如果有态度,是不是听上去就是贝多芬的《田园》和《英雄》。生命的意义是如此厚重,无论我们怎样全力以赴都不为过,因为我们生而为人,生而为众生。是啊,有同感吗,同学们?在新冠肺炎面前,我们的生命是多么脆弱,但是所有最美逆行者都用他们的坚持与努力证明了,我们的生命又是多么顽强。今天,让我们一起聆听严文井,听听他对生命有着怎样的解读,听听他生而为怎样的人!

【设计意图】董卿的开场白既有富有哲理,又有文采,可读性很强。而且,短短的几句话中,诠释了她对生命以及生命背后的那个精神层面的“人”的理解。用她的开场白导入,再联系2019年岁末、2020年初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能更好地启发学生思考“生命”,带着思考,带着感慨走进课文。

二、初读感知,诵读“生命”

(一)预学展示

1.作者简介

(屏显)

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人。1934年毕业于湖北省立高中,次年到北京图书馆工作,并开始以“严文井”的名字发表作品。1939年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任教。1945一1951年任《东北日报》副总编辑。到北京后历任《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等职。第一部童话集《南南和胡子伯伯》出版于1941年。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近作》《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1958年出版的中篇童话《“下次开船”港》被译成多种外文介绍到国外。《严文井散文选》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在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被授予荣誉奖。

    2.字词积累

【设计意图】以黑板展示、屏幕显示等形式,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二)感知内容,诵读“生命”

1.一读标题,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

明确:(1)没有永久的生命;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寿命,从生物学的角度以及自然规律来看,不会存在永久的生命。(2)有永久的生命;个体的生命也许总是有生有灭,但是生命总体却永远生机勃勃。

【设计意图】是否存在永久的生命?这本是个有趣而深刻的问题,这个环节引导学生对该问题进行思考,引起学生对生命的关注。

2.二读全文,思考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

明确:本文主要表达了“生命是永久的”这一观点。

引导学生找出支撑“生命是永久的”这一观点的段落或语句:

(1)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

(2)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

(3)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3.三读课文,拟小标题,理清思路:

(屏显)

第一段:慨叹有限的生命。

第二段:感动______的生命。

第三段:感谢______ 的生命。

第四段:赞美 ______ 的生命。

第五段:咏叹生命的奇迹。

明确:

第一段:慨叹有限的生命。

第二段:感动  神奇  的生命。

第三段:感谢  永久  的生命。

第四段:赞美  永存  的生命。

第五段:咏叹生命的奇迹。

小结:作者为了表达其观点,先是将抽象的理论以比喻修辞呈现,而后又以现实生活现象呈现,同时又将其寄寓于哲理性语句中去。构思十分巧妙。

【设计意图】整个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整体把握文章,从题目入手猜读文章主旨,再读文章了解主要观点,三读文章理清文章思路。

三、解惑质疑,思考生命:

(一)请同学们读课文的自读提示,思考一下,看你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吗?

附【自读提示】:

1.从时光一去不返,个人生命有限写起。

2.怎样理解“生命自身”的不朽?

3.“分开来”“合起来”分别指什么?

4.生命在“终于要凋谢”的花朵中“永存”,看似矛盾,却富有哲理。

明确:引导学生关注【自读提示】中的关键词,比如:个人生命有限,“生命自身”不朽,“分开来”、“合起来”,凋谢与永存。

【预设】

1.思考:整体的生命是永久的,个体的生命是易逝的,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生命的这种奇妙状态?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有限的个体生命?

明确:因为个体的生命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应该珍惜生命中的分分秒秒,去做对整个人生有价值的事,为实现个人与社会的梦想而努力。学生的当务之急,是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技能,为未来人生梦想的实现奠定基础。我们必须认识到,一切努力都有其意义,因为生命的整体是永久的,我们要在这永久的生命中留下光彩的一笔,同时又要意识到生命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在一定的审美休憩之外,须立即报以百分之百的努力。

2、个体生命遇到不幸或痛苦该怎么看待?

明确:作者直接宣告:“我们没有时间悲观。”《紫藤萝瀑布)中有一句话:“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们不应该沉滴于暂时的不幸,而要着眼于未来,着眼于无止境的生命。应该警达、乐观。冰心在《谈生命)里也指出:“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威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从这种意义上说,快乐与痛苦都是生命的组成,们要珍惜生命中拥有的一一切。

3.怎么理解“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

明确:柔弱的小草能抵抗风寒, 一年一年“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一万年前”“一万年以后”都是一样的;小牛犊炫耀着它们“永远的金黄色茸毛"。作者用的是同样的眼光,即透过生命更替的生动描述,形象展现新生命不断创造的流动与神奇。

4.“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怎样理解“分开来”“合起来”的意思?

“分开来"指的是个体的生命。“合起来”指的是人类的生命。

      整句话的意思是: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是永久的,这是生命的奇迹。如一年一年的小草、一代一代的小牛犊,个体消逝了,整体生命却永远存在。作者从哲理角度揭示了生命的永久在于整体生命的生生不息与生机盎然。

5.“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调谢”和“永存”矛盾吗?

看似矛盾,实则充满哲理:花儿凋谢,只不过是生命变换了一种存在的方式,它孕育出了果实。“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自己的生命滋养下一代,同时也让生命得以延续、生生不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生命的消逝与不朽比作花朵的凋谢与永存,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生命的价值。

(屏显)写作背景

    文章写于1942年

(1)南京大屠杀1931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

(2)花园口决堤,又称花园口惨案,1938年5月19日,侵华日军攻陷徐州,并沿陇海线西犯,郑州危急,武汉震动。6月9日,为阻止日军西进,蒋介石政府采取”以水代兵”的办法,下令扒开位于郑州市区北郊17公里处的黄河南岸的渡口--花园口,造成人为的黄河决堤改道,形成大片的黄泛区,间接导致惨绝人寰的1942河南大饥荒,史称花园口决堤。

(3)河南大饥荒一般指的是1942年7月开始到1943年春发生在河南的旱灾。平息大早之后,又遇蝗灾,由于河南地处前线,有下级瞒报、政策失误、交通堵塞等原因,导致饥荒遍及全省111个县。

    根据现有的材料显示,河南111 个县中有96个县受灾,其中灾情严重的有39个县,受灾总人数达1200万人。据详细的统计,在河南1200万受灾人口中,大约150万人死于饥饿和饥荒引起的疾病,另有约300万人逃离河南,饥荒导致大约300万人死亡。

    小结:在那样的年代,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卑微的、柔弱的,有如草芥一般!那时的全国上下都被一种情绪笼罩着,作者却认为: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我们没有时间悲观。个体生命有限,但我们的整体生命永恒。这是一种乐观积极、豁达向上的人生态度。没有小我,而是大我,是博爱。

(二)文章第一段说“我们都非常可怜”,而最后一段却盛赞生命就是“奇迹”,矛盾吗?

明确:一开始突出写个体生命的有限,并感叹“我们都非常可怜”,第二段却忽然转折,将我们带入永久生命的美好视野,完美地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同时,作者为了表达其观点,先是将抽象的理论以比喻修辞呈现,而后又以现实生活现象呈现,同时又将其寄寓于哲理性语句中去。构思十分巧妙。

【设计意图】本文是自读课文。这个环节中引导学生关注自读提示,学会自读,学会在自读提示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四个自读问题是有梯度的,也暗含着把文中难以理解的“个人生命”与“生命自身”、“分开来”与“合起来”、“凋谢”与“不朽”看似矛盾的词串联了起来,有助于学生在自读时的解读。

四、精读细品,感悟“生命”

这是一篇哲理散文,文中有很多富有哲理的句子,请同学们画一画,圈一圈,找出自己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明确:比如我喜欢:个人的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来洗涤,把它在补好。

批注:运用对比的手法,把个人生命与衬衣作比较,突出了个人生命短暂、不可重复的特点。语言生动通俗,耐人寻味。

引导学生关注使用修辞的语句。

【预设】

    (1)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接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草拟入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生命的顽强,以此证明作者的观点:我们应该看到生命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

(2)在春天,我们以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山坡上那些小牛犊,它们蹦蹦跳跳,炫耀它们遍身金黄的茸毛。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牛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牛为拥有“遍身金黄的茸毛”而欣喜的情态,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3)它是一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 便又离开前去。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生命”比作“不懂疲倦的旅客”,具体生动地表现了个体生命虽然短暂,但人类的生命是永无止境的特点。

(屏显)

    哲理散文又叫议论性散文,以阐述哲理见长,仿佛与读者面对面交谈,推心置腹,字里行间传达着真诚与睿智,让人获得思想的启迪。

写作目主要不是让读者获得某种理性的概念,而是要通过富有哲理的形象、带有感情的叙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提供给读者一个广阔的思想和联想的空间。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引导学生去品析议论性散文的语言,议论是就其哲理性而言,散文是就其语言文学化而言。这个环节引导学生从找修辞手法入手,引导学生品析其哲理性。

小结:著名翻译家、99岁高龄的许渊冲先生说:生命哪,并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要使你过的每一天,都值得回忆。说得真好!这样的日子,这样的生命就会成为永恒。同学们,对吗?让我们一同珍惜,拥抱,热爱我们的生命!

https://mp.weixin.qq.com/s/MBpzDid19xU4nYlSQ6MJbw

相关文章

  • 《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秦岩)

    1.了解作者,把握课文主要观点,领悟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品味意蕴深刻的语言,初步把握哲理...

  • 《永久的生命》教学反思

    刚刚编辑好的内容,由于学生来交流,慌忙之下按了返回,结果800字的反思就不见了,自动清零。真的是郁闷,从头再来吧!...

  • 用语文活动推动课堂学习

    ——《永久的生命》教学设想 《永久的生命》是八年级第四单元的课文,属于哲理散文,篇幅虽然短小,但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

  • 关于阅读教学设计的一些思考

    关于阅读教学设计的一些思考 朱玉岩 谈到语文教学设计,任何一名语文老师,都有自己的想法,都能说出一...

  • 趁年轻赶紧做点事情(第二天)

    今日作业:以余老师执教的《永久的生命》《老王》为例,说一说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哪些“知识积累”。 我的记录: 《永久的...

  •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片段

    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请读课题。上节课,我们初读了19课,请大家回忆一下,作者是从哪三件事例中引发对...

  • 二次元的我,我是一个二次元

    大家好,我叫秦大岩,大名叫秦大岩,小名叫秦小岩。我一直觉得我妈生我的时候没吃核桃,让我有一个秀逗的脑子,不是在做梦...

  • 永久的生命

  • 永久的生命

    永久的生命(严文井) 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一个人到了三十岁的边头就会发现自己丢失了一些什么:一颗臼齿,一段盲肠...

  • 小说‖夏日岩岩

    秦岩:研一,23。我:邱岩,大三,21。某天我的QQ“联系人”突然多了一个小红点,一看备注:星大,研一,秦岩。莫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秦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nsiz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