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更斯在《双城记》中说到,“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此刻的我们就处在这样一个时代里,“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在这个人类物质文明空前发达的时代,我们面临着前人所未曾遇到过的问题;信息大爆炸时代里,我们成了一群迷途羔羊,找不到未来的方向,陷入无尽的彷徨。
那么,生活在跨度近80年的两个时代的人们,会选择如何去面对他们的当下呢?最近看了两本小说,刚好都是属于“人”的,作品名的翻译很显然有蹭畅销书《追风筝的人》的嫌疑。这两本小说分别是爱尔兰作家凯特·汤普森(Kate·Thompson,1956~)的《寻找时间的人》和奥地利作家罗伯特·谢塔勒(Robert·Seethaler,1966~)的《读报纸的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4745464/ab70ae089d8a7780.jpg)
一段尘封的家族往事,给少年吉吉带了深深地困扰。在母亲生日来临之际,他为了准备给母亲准备生日礼物,而开启了一段奇幻之旅。借着奶酪主顾安妮·科尔夫的帮助,吉吉越过了时间薄膜,来到了时间不再永恒的神仙之地。在这里,他遇到了一条断了腿的灰狗—皮皮,凯尔特神话主神达格达之子—安古斯,以及其他一群沉浸在音乐中的“人们”。为了让永恒之地恢复原来的状态,安古斯带着吉吉还有皮皮开始了寻找时间漏洞之旅。最后吉吉拿到了当年被多尔蒂神父抢去的爷爷的长笛,时间漏洞被堵上了。吉吉带着音乐回到了现实世界,故事在家族传统的舞会音乐中结束了。
在书的腰封上,对这本书的评价是“一部囊括十二项大奖的经典之作;一首关于成长、亲情,还有不断消失的传统的颂歌”,更有“《卫报》年度最佳作品,与《追风筝的人》《偷书贼》一起被美国图书馆协会推荐为年度最佳读物”的内容。
首先关于书名—The New Policeman—翻译成“寻找时间的人”这点,感觉至少在作者与翻译者,或者是西方读者与中文读者之间存在认识的偏差。新来的警察的身份其实是安古斯,同时也是吉吉的外祖父,在文中更多的是以安古斯的身份来活动。作者以这位警察来标题本书的目的在我看来没有很明确,也不是十分理解。而中文翻译虽然有蹭他人热度之嫌,但是却把故事的主题诠释得很清楚。
其次,小说的故事情节虽然很奇特,背后包含了爱尔兰民族的史诗与音乐文化,但对于我们来说这是陌生的地方,在不了解这些的情况下,对故事中人物的感情流露不好把握。还有就是小说读到了开头,你就大概能够猜到结尾,不得不说作者在制造悬念方面还是不足的。至于那些评价似乎有过甚其辞之嫌。
回归到小说的内容上,时间—可以说是小说的主题,现代人疲于奔命地与时间赛跑,投入到紧张的生活中,发现时间根本就不够用,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忽视了自我,忘掉了曾经的平静。这应该是这个时代,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的问题。为了生活,失去了自我。在小说里,时间应该是是用在聆听音乐,感受音乐上的。当音乐出现的时候,人们得到了回归。于是乎,时间与音乐构成了小说的核心。但是作者在情节安排的过程中,对于这两点的诠释还不够,没能带来更深层的思考。
这本小说,用来打发闲暇时光还是可以的,没有负担,跟着故事前行就好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4745464/3c3732e9d5037bdb.jpg)
生活不是童话,一切都会过去的,唯有我们都是在欲望的沙海里淘金子一样的良心和真爱的人,这不会变。
17岁的弗兰茨·胡赫尔迫于现实,离开了母亲,孤身一人来到了维也纳,在母亲的旧人奥托·森耶克的报亭里开始了实习生活。故事从这里开始了,这是1937—38年的维也纳,这是紧邻第三帝国的奥地利。年轻的弗兰茨遇见了弗洛伊德——对,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心理学家,两人竟然成为了忘年交。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弗兰茨而言,弗洛伊德的存在给了他莫大的心灵慰藉,尤其是在面对阿娜兹卡——让弗兰茨深陷爱情的波西米亚女孩——少年情窦初开时失意的感情问题。然而,弗兰茨的蜕变从报亭的一场骚动中开始了。报亭被破坏了,老板森耶克被国家秘密警察(盖世太保)带走了。随后,“黑洞”中的舞者阿娜兹卡依偎着纳粹军官,老教授弗洛伊德被迫举家逃亡,维也纳不再是那时的维也纳,人们口中多了一句——“希特勒万岁”。面对这一系列的变故,弗兰茨做了些什么呢?他把森耶克——在国家秘密警察司令部的监牢中死于心脏病——的遗物中的那条裤子挂上了旗杆,而卐字旗掉到了泥水中。在最后一次贴完梦的字条后,他上了车,被带走了。故事在7年后,阿娜兹卡到访报亭,拿走字条,一片轰炸机的轰鸣声中结束了。
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那个时代的人们都活在不同程度的悲伤中。扉页上“有时必须要离开,有时必须要留下,这就是生活。” 我们看到了弗兰茨的成长过程,在最后,他没有选择留下,选择在黑暗中审视这个世界,而是爬上杆头,宣誓了自己的选择。故事里的弗兰茨是报亭的读报人,他用自己的青春活力感染了行将就木的弗洛伊德教授,这段忘年交应该算得上小说中最精彩的部分。虽然是杜撰,但传说中的弗洛伊德形象跃然纸上,他解决了弗兰茨的问题,成为这个小伙子的soulmate。在与老教授的额对话中,在与母亲的信件中,我惊讶这个年轻人的成熟,作者给了他太多这个年纪的人不该有的哲思。这一部分,作者似乎写得有点过度了。
最后,弗兰茨遭遇了什么,我们心知肚明,那张梦的字条的内容——“湖水已阅览了那段美妙的时光,天竺葵也在暗夜仲闪烁,正如一团火焰,总是不知疲倦地舞蹈,那光······”——告诉我们,弗兰茨心中饱含着爱与思念,对母亲、森耶克、阿娜兹卡、弗洛伊德的爱与思念。小说读完以后,总会有几段文字,你会勾画出来,仔细读几遍。
等待是让自己避开各种时代伤害的最好并且是唯一的方法。
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人,就没有担忧。想去理解事物已经足够艰难,而忘记已经知道的东西更是难上加难,甚至是不可能的。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不是为了寻找答案,而是要去经历,我们在几乎永恒的人生昏暗中四处摸索,只有足够幸运的人,才能偶尔看见一盏小灯燃起的光明。
Ps:由小说改编的电影——“Der Trafikant(烟草商)”还是蛮不错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4745464/90f616a5bd8d117e.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