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摘要:1.数千年来,只有白天才会有蓝光。蜡烛和木柴点燃产生的是红黄色的光,夜间也没有人工照明。火光不是问题,因为大脑会把红色光阐释为就寝时间。蓝光就完全不同了,因为它是早晨的标志。因此,我们95%的人上床睡觉前玩手机,其实就是在告诉身体“新的一天开始了”,从而诱发时差感。通常,大脑深处的松果体会在晚上产生名为褪黑素的激素。褪黑素会让你困倦,这就是为什么倒时差的人上床之前要服用褪黑素补剂。当蓝光进入你眼睛后面,松果体停止产生褪黑素,你的身体开始为白天做准备。
感悟:终于明白为什么深夜看手机越看越精神的原因了,从今天起手机远离床头,跟手机说再见!
2.人刚成年的时候上瘾风险最高。如果人在青春期不曾上瘾,在后面的人生里上瘾的概率是极小的。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在人生的这一时期,年轻人遭遇了大量自己力有不及、无法应对的责任的碰撞。为了缓解长时间辛苦煎熬带来的难受刺痛,他们学会了求助于毒品或某些活动。到25岁上下,很多人都掌握了青春期缺乏的应对技巧,建立起了相应的社会网络。“如果你十来岁时没有吸毒,大概也在学习用其他方法来解决自己的烦恼。”萨拉维茨说。所以,等你熬过青春期的大战,也就发展出了一定程度的顺应能力。
感悟:我已经忘记自己的青春期是怎么度过的了,所以我一直认为所谓的青春期叛逆都是家长的过于紧张以及虚荣而影响出来的,孩子今年12岁,我也要认真的看待她进入青春期阶段的变化,希望我能平静的陪她度过。
3.上瘾难以治疗的原因在于,渴望远比喜欢更难于打败。“人们做决定的时候,对渴望看得比喜欢更重。”贝里奇说,“渴望更生猛、更强烈、更宽泛、更有力。从解剖学上看,喜欢微小而脆弱——它很容易遭到破坏,仅占大脑极小的一部分。反过来说,要扰乱强烈的渴望感不容易。一旦人们渴望毒品,就几乎变成了永久性的——对大多数人而言至少要持续一年,甚至持续终生。”贝里奇的观点解释了瘾君子复发的情况为什么这么普遍。哪怕你已经痛恨毒品毁了你的生活,你的大脑仍然渴望毒品。它记得毒品过去是用来宽抚心理需求的,故此这种渴望保留了下来。行为上瘾也是一样:就算讨厌Facebook或Instagram耗费了太多时间,可你仍然想频繁地上这些网站,就像从前它们还让你感到开心的时候一样。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欲擒故纵、若即若离的手法也有同样的效果:冷漠的恋人不怎么讨人喜欢,但人们就是更想要——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人总觉得情感上不合拍的伴侣更诱人。
感悟:渴望的程度我想把它分为梦想和欲望来解释,把握的好就是大大的梦想,把握的不好就是一种欲望的释放和贪婪,回想一下,当我的情绪受到波动时更多的是不满足,不满足人不满足事不满足自己,在这里回顾到情绪的勒索中控制的重要性是否就要发挥出来了?
亲子互动:孩子这两天身体不太舒服,中午吃饭时我突然提到我们养只猫吧,孩子就噼里啪啦讲了一堆各式各样的猫,感觉孩子懂好多啊,现在我都有种弱爆了的感觉!
感恩:今天我的姐姐带我去看了中医,让我晚上11点半之前必须睡觉,开了中药喝,希望身体赶紧好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