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牛

作者: 于文明 | 来源:发表于2020-02-11 12:26 被阅读0次

                水牛          

                 (散文)

           心灵鸡汤,水牛情深。。。。。。

     于文明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放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牧童吧。生产队实行一个礼拜轮流放牛的制度。每当读书一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拿起小竹条,走到牛栏边去放生产队的一头大水牛,这头大水牛奴役着全组水田的耕作,还要给邻村的邻居打散工,大家都叫它“黑牯”,黑牯又高又大,角粗而扁像弯弯的月亮一样,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洞悉人心。皮毛黝黑,脾气好,且特别听话,从没有攻击别人、欺负孩童。眼睛总是湿湿的像是在辛苦劳作、不堪重负而流的泪。你用手轻轻一扬,便懂你的意图,知道你要干什么。帮助了大家翻耕了全组的农田,大伙对它都有很深厚的感情。

    于文明还记得第一次放牛的情景,父亲把牛牵了出来,黑牯缓缓地来到了他的跟前,黑牯用鼻子闻了闻,哞哞欢快的叫了二声,父亲把僵绳放在儿子的手上指着远处的城墙岭,说让他到那里去放牛吧,那里有青青的牧草。于文明看看牛,望了望远处的大山对父亲说,那山好深也好怕,更怕找不到回家的路。父亲说你就跟着黑牯走吧,黑牯认得路。在那个特殊的70年代,放学回家的小孩面临着三件事,一是放牛二是打猪草三是捡狗屎鸡屎积肥,于文明做得最多的当然就是放牛和黑牯在一起了。一边放牛还可以一边读书学习。黑牯不紧不慢地走在前面,不一会儿就把他落在后面了,黑牯精通人性,见主人在后面,于是一边寻着嫩草一边回头张望等待。 

           就这样于文明的童年几乎是和黑牯粘在一起,慢慢的黑牯自然也把他当知心朋友了,黑牯劳作回来路过他的家总要默默的停留一下脚步,抬头望望他在家了没有。在以后离开黑牯的日子里直到现在,于文明始终忘记不了黑牯那时而欢快竖立耳朵情景,时而低头流泪默默无声叹息的眼神。

             有一次,于文明在石头山里面放牛不小心摔了一跤,疼的于文明在地上爬不起来,痛的哇哇直叫,这个时候黑牯在远处竖立耳朵急束哞哞地直叫,像是在呼唤有人快来救援,并立马跑了过来,用鼻子吻了吻他用手按住的双腿。抬头重重的向天空长嘶大叫,围着他转了二圈,接着后腿弯了下来躺在地上,原来黑牯是要背他回家。他忍住剧痛爬在黑牯背上。回到家天色已黑,父母亲在门外焦急地在等待,看见摔伤爬在牛背上的儿子,再看看黑牯,止不住的泪水滚滚而流,那天晚上,父母亲特意做了黑牯最爱吃的米糠,表示对黑牯的感谢。这件事一直影响着他为人处世的感恩之心,畜生都能做到这样的大爱,何况是人,所以于文明一直践行着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相信是这个世间和谐的韵脚,收获源于感恩,记住别人的好就是善待自己。感恩大家对自己的付出。

                后来于文明离开了家乡外出求学,偶尔回来还能看到黑牯。到90年后外出打工就再也没有看到黑牯了,听说是把黑牯卖了,,,,,,,,无从考证。这在于文明心里是一个永远的痛,在生活当中不经意会想起黑牯。脑海里想起童年和黑牯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有时候背书给牛听,牛背上学习文化。回想着黑牯一个“人”的力量奴役着生产队里80多亩水稻田的耕作,有时看到牛肩膀都烂了,想起心里就难过,却也没有办法帮黑牯分担。这么些年来,因为黑牯的离开,他更加学会了珍惜眼前人,因为黑牯的付出,学会了用心待人、用诚待事、感恩面对世界。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                                                                                                       他最不能忘记的就是这头牛,默默的奉献。牛肩膀都烂了,还要默默不求回报的耕田,同时想到我们的前辈先烈,为了我们今天能得到幸福生活。也想到今天和平年代的英雄们,为了我们能守住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牺牲自己一心为了百姓的幸福生活,不正是这头牛的写照吗?

                   夜深人静时,思念停留在和黑牯相处的日子里,黑牯啊你怎么样了?你过得好,,,,,,,,,,???

                                                                     于文明草于

                                                                 2016  12  11深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水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ntxf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