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懂学生的错误,教学更具实效!

读懂学生的错误,教学更具实效!

作者: 平安执笔写青春 | 来源:发表于2022-06-20 17:10 被阅读0次

    读懂了学生的错误教学研究,就能有的放矢教学质量,就能得到提高教学效果。在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教学后,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3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7段,每段占全长的多少?每段长多少米呀?两个问题非常相似,学生分不清哪个是求具体数量,哪个是求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一个是量,一个是率,学生思维特别容易混乱!另外,低年级求份数时,总数大于份数,并且能够被份数整除,但到了五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遇到份数比总数大,或结果不能用整数表示,感觉无从下手,凭感觉行事,就会出现错误!

    读懂了学生的错误,教学研究就能有的放矢,就能够进行教学上的改进。首先从学习内容本身来分析分数,既可以表示实际数量还可以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这是分数所具有的量和率的双重功能。其次,学生在三年级初步认识分数时,只理解到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四年级结合小数的认识教材中出现了带单位的分数,五年级再次学习分数的意义,结合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分数表示具体的量。第三在学完分数的意义后,学生做每份是总数的几分之几?这类题时这种学历很高,在学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后,学生做每份是多少?这类题目正确率也很高,但两个问题综合在一起,就出现大量的错误。说明学生对如何根据题意区分两类问题缺少方法。上课时教师只关注本节的重点忽视了知识之间的联系,不重视指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随着知识难度的增加,题目综合性的增强,原本隐藏的问题就会逐渐暴露出来。

    怎样改进教学呢?

    第一阶段,克服思维定势,重视对分数具体量的认识,帮助学生将其纳入知识结构中。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组练习:12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三段,每段是多少米?12米长的绳子平均分为7段,每段是多少米?12段的绳子平均分成11段,每段是多少米?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相关问题的数量关系是一样的,但是有的结果是整数有的结果不是正数,这是可以用小数和分数来表示,因为除不尽时用分数表示,既准确又方便。将设计有力沟通整数小数分数之间的联系,让学生领悟到分数和整数、小数一样可以带上单位表示具体数量,在解决具体量的问题时,分数和整数小数的数量关系是一样的。

    第2阶段中是在变化和比较重视学生抽象出分数的本质。如把5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7份,每份占全长的几分之几?先变换总量在变化份数,然后提出问题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归纳概括,求每份占全长的几分之几,不管总量是多少都看单位,一只需看平均分成了多少份,列式:1÷份数。

    第3阶段加强对比练习,指导学生提出问题,可以设计如下练习:把7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8段,每份长多少米?每段占全长的几分之几?让学生比较解题方法的异同,两个问题都要用除法计算,每份占总量的几分之一,只需把单位一平均分成了多少份和具体数量无关,而求每份的数量必须用具体的总数量除以份数。

    在实施改进措施后,随堂测试统计错误率下降许多。

    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的出错和改错的过程,教师要善于读懂学生的错误,养成深度反思的习惯,及时作出合理有效的教学改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懂学生的错误,教学更具实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nujv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