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时力学习日志】
本训练营:阅读营·预热周
今日主题:《赞赏的5种语言》
预习主题:P40 精心时刻方式2、3、4
学习日期:2020年4月18日
1.[复盘]我对课程(精心时刻1)的新收获:(包括崔律讲的新知,崔律讲解VS自己预习等)
1.1 温故
@禄晓风总结了崔律的讲解技巧:①福尔摩斯·崔式灵魂追问。②概念讲解,用到说文解字、逻辑层次等。③注意案例。
1.2 知新
(1)我在预习时,读的比较糙,完全没有注意到“很有力量”。
崔律注意到“很有力量”,并且对比了奖金激励法和赞赏式激励。用奖金鼓励员工有没有力量?有,但是效果短暂。而精心时刻能让员工很长时间里感觉被重视,进而发挥所有的才能,尽可能为项目、为工作付出更多。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也能克服困难,获得成长。
(2)詹森与舒尔茨医生的案例中,舒尔茨医生每星期挤出时间和詹森探讨本周的工作和他说关心的事情。而且詹森说,如果舒尔茨医生不这么做,詹森会觉得自己是个局外人,做的工作也无关紧要。
这给我们的启发:除了对业务部分进行赞赏式激励外,也不要忽略行政、前台、小助理等后勤部门的员工。这些人容易感觉自己是局外人,感觉自己的工作无关紧要,用精心时刻效果会更加明显。
(3)精心时刻体现了每个人都渴望被关注、被重视。崔律拓展讲解了霍森效应,并且指出很多小朋友之所以调皮捣蛋,可能是因为想要引起爸爸妈妈的关注。
(4)联系自己过往经验时,可以从2个角度反思。比如自己有没有被赞赏过,自己有没有主动赞赏过别人。
2.[预习]我的阅读理解:
2.1 第2种方式:共同的经历
对有些人来说,与同事、上司等保持感情连接和得到鼓励的重要方式是共同的经历,比如一起出差、一起吃饭、参加共同感兴趣的运动/活动等。相对于坐着谈话,有共同的经历更让他们感到受到赏识。
2.2 第3种方式:小组对话
肯定的言辞中单独沟通,高质量谈话一般也是一对一,但是这种方式对有些人来说压力太大,无法畅所欲言。对这些人来说,安排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中询问他们的意见,会让他们愿意说出自己的意见、观点,如果上司能专注于倾听,他们就会感到很满足,感觉被重视。
2.3 第4种方式:近距离合作
近距离合作与团队合作不同,多适用于志愿者组织。
团队合作中每个人或每个组负责项目的不同部分,大家各做各的,彼此很少有互动,通过每周的项目会议来交流进展,制定下一步行动计划。
近距离合作的关键是距离近,一起做事。它能提供交谈的机会,而且能完成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会让以近距离合作为主要赞赏语的人感觉受到了赏识。
3.[分享]我过去在精心时刻方式2、3、4的成功栗子:
(1)【共同的经历】与刘老师夫妇有多次共同经历,比如曾经一起去青岛参加电子线路会议,18年暑假一起去成都、重庆旅游,偶尔还会去他们家吃饭。这些经历让我感觉跟刘老师比其他老师更亲近、更熟悉一些。但是以前没有从受到赞赏这个角度考虑过,只是觉得能有关系好的同事是一件好事,大家之间不会有各种利益冲突,相处起来比较舒服。
(2)【小组谈话】我们系开专业会议的时候,属于小组谈话,一般在一个小会议室,有6~10个人。这时候如果讨论一些教学计划等,大多数人能畅所欲言。刘老师总会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重视大家的想法,并且记录到笔记本或电子文档上。
(3)【近距离合作】去年喜乐分舵承办了长三角拆书家成长大会和舵主长老培训。布置场地、安排物料之类的还好。按照垃圾分类的要求分类几十人的盒饭的干湿垃圾,如果不是有几个喜乐分舵的小伙伴们一起,我觉得我会感觉很不舒服。正因为有很多小伙伴们的近距离合作,让我们把活动办得很好,受到了参加的拆书家们的好评。
4.[检视]我过去在精心时刻方式2、3、4的不足:
曾经担任了3年的班导师,但是很少安排小组谈话,让学生畅所欲言;除了班会,好像也没安排过一起参加共同感兴趣的活动等。感觉自己班导师做的不是很到位,没有跟学生建立很好的链接,没有让学生感觉自己受到赏识。
5.[行动]我今日的刻意实践:
今天要去朋友家玩,上次见她是去年11月初了,平时联络不多。希望今天能有单独的聊天时间。
6.[好奇]我的疑问:
无
7.[其他]我对阅读营/崔律的建议:
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