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
2017年写了63篇文章,相比于2016年的38篇,增长了40%。这仅是从数量上说,至于质量,真不敢说提高了多少,但绝对没有退步。
从某种程度上说,写作这件事,没有数量,哪来的质量。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写的不好,主要原因是写的太少,写得少就思考得少,思考得少思考质量就低,思考质量低会直接反映在文字上。
2017年,我一共参加了3个写作打卡项目:猴子技能写作社群、007不写就出局和一周一书评。同侪压力以及不按时交作业的后果让我顺利地坚持了一年,用“坚持”这个字眼看似有点牵强,但刚开始确实如此,如果没有外部约束,我不会坚持这么久。
越到后来,我发现提笔写文,更多的驱动因素是内在的那种表达冲动或欲望。我一直秉持一个观念:写文章不可无病呻吟,应该有感而发。因为你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人有各种各样的情感,所以怎么可能无缘无故的就写出一篇文章来?那不可能。
只要开始写,你的各种感觉就来了。比如,我发现我不太擅长写读书笔记和关于人物的文章。写文章时自然而然地引用某本书中的观点或者穿插某个人物的故事,这样感觉更舒服。
另一种文章是我非常喜欢写的,你做了什么事,最后来个复盘,写的时候既理直气壮又有话可说,因为是自己的亲身实践嘛。所以我特别推崇朋友菜菜跟我经常唠叨的一句话:
少说话,多做事。
很多时候没有灵感就是因为自己想得太多,做的太少,不是么?
至于为什么要写作,我是这样想的,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后,如何证明你在这个世上活过?最好的证据就是你留下的文字。
阅读
17年年初,我通过晓畅进入了永澄老师的一个微信群,名字我记不清了,但要求是一年阅读200本书。当时看了永澄老师的一篇文章,热血沸腾,兴冲冲地打算冲刺200本,但后来就不了了之了。
记得在群里分享了一本书——《忽必烈的挑战》,有好几个人回应我。那之后就退群了。
接下来的好几个月都是自己摸索,没什么章法,书买了一大堆,年底了好多都是崭新的。
就这样子一直到12月上旬,在深圳和2位朋友见面,菜菜说我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后来才意识到自己的阅读方法有问题,白读了2年书。
还有,之前一直对小说有偏见,觉得阅读虚构类书籍没什么用,而且浪费时间。但后来我发现,读小说有助于提高一个人洞察人情世事的能力。
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的人和故事,是片面的、不完整的,因为画面是不连续的。但小说则不同,它的画面是连续的、完整的。内容看似虚构,实则很多都来源于现实生活,正所谓假的里面也有真的。
交友
一直以来,我不太会跟人相处,再加上工作本身的原因,导致我的交际圈非常狭窄。
非常幸运的是,认识了2位非常不错的朋友,后来我们仨在深圳面基,一见如故。
菜菜给我准备了好多小礼物,好贴心。那天从中午1点一直聊到晚上9点半,我的心结被打开了不少,这让我更加确定她们是可以交心的朋友。
从认识到现在,菜菜一直在耐心地调教我,这样一个快节奏的时代,能遇到这么一个好姑娘做我朋友,简直是幸福死了。
突然想到一句话,你可以跟很多人交往,但却不能跟很多人交心。交心意味着,你要花时间和精力从到头尾了解一个人,而越是长大,我们就越没有耐心去彻底了解一个人。
折腾
今年一共折腾了三件事。第一件是创办“不反思就出局”,一开始信誓旦旦的说要和大家一起写1年的反思日志,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这个社群没能很好的运营下去。
后来复盘原因,一反思日志本身属于比较私密的内容,不便于公开;二是我自己缺乏社群运营的能力;三是自己一开始就没考虑清楚。
第二件是暴力阅读,学习了核聚老师的课程后,我和菜菜一起做了一个实验——21天阅读21本名人传记。
这次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即使是一件看似简单的小事,要达成目标一点也不简单。我发现自己缺少那种不达目标不罢休的拼劲儿。
之后,我组织十几个小伙伴发起了“21天暴力行动”。主要的打卡项目是阅读和写作,结束后很多小伙伴都跃跃欲试,想再来一次,后来经过慎重考虑,这个活动停办了。
2017年,看似做了很多事,实则很多都是瞎忙。这是因为没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一艘船如果没有方向,那么任何方向吹来的风都是逆风。
这一年收获不多,走了不少弯路,很多认知上的弯路,这是思维混乱必须付出的代价。
被打脸的事经历了不少,但我坚信,你对经历赋予的意义,比经历本身更重要。那些打不死我的会让我更强大!
木心先生在《论命运》里说过一句话:
岁月不饶人,我亦未曾饶过岁月。
与诸君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