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一下午的时间,把《这么慢,那么美》这本书读完了,内心是无比激动的。
从本书读到的是欧洲生活的另一种幸福指数。本书作者罗敷在北欧生活10年,给我们读者呈现极具特色的欧洲文明。
北欧人一直提倡均贫富,不分行业贵贱,重视人的劳动价值。优质的福利待遇,使得人们幸福指数拔高。
跟钦佩欧洲的“奶爸假”,并且带薪80%,在中国,恐怕这样的待遇是不可能实现,或者说实现是在若干若干年了。“奶爸假”的目的是为了增进孩子的关系,有利于家庭的成长。
从此书中,词汇出现较多的是咖啡,为什么北欧人那么钟情于咖啡呢?我也搞不清楚,或许是提神吧。在我的记忆里,第一次喝咖啡,那种苦涩,那种麻麻的香味,真的让人犯呕。再次接触咖啡是上高中,特别是高三,听说能提神,然而上课还是有时候犯困,整个教室弥漫的那种味道。现在,我的大学寝室里我还带着咖啡,有方糖,有咖啡伴侣,喝过的次数不过五次。
而在欧洲人眼里,咖啡似乎是精神养料,每天喝,而且家里都有咖啡机,现磨现煮。人的格调,似乎就提高了许多。
再者,就是书和阅读,书以及书中获得的渊博知识,是北欧人人际交往的最好媒介。由阅读建立起来的自我认知、于双方文化的融入、对人生的思考、对事物的看法,以及价值观的认同,才是两情相悦最持之以恒甘之如饴跨越国界的交往。在北欧,最流行的书是便于携带的口袋书。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最新统计,北欧的人均读书量是一面24本,相当于一个月两本书。
今天是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早在大学开学叔叔就跟我说在大学期间要努力读500本书,也是告诫我读书的意义。我现在也自觉养成了读书的习惯,爱读书不求甚解,不管是文学、经济、历史、心里、管理的书籍我都读,前几天我在当当网上了买了几本书,花了100多,女朋友心疼说,你这一百多都够我买一件衣服,我笑着不语。
读书,确实开拓了我的眼界,开拓了我的思维,让人变得通透,能够开启明智,通晓事理。我爱读书,也爱写文,我爱与文字打交道。但由于大学寝室吵杂,本人又心性安静,所以图书馆是一个值得人去的地方,又那种品味与格调,安静而舒适的读书环境,今天是读书日,你来读书了吗?
再者,就工作问题,我在本书中看到了新的一面。他们北欧人可以更换工作,可以自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我总觉得兴趣应该跟着工作走,到在中国社会,多少又是如此呢。大多大学生毕业,往往与专业无关,再工作,恐怕心态都是消极的,无奈生活得继续,于是乎,拼命上班,加班。在北欧,他们的工作时间是固定的,朝九晚五,无于加班,认为加班是在侵犯他们工作以外的权力。在中国,好像没这么回事吧,有的人拼命加班,这样工资会可观些。这样的生活,幸福吗?
再来谈谈幸福,幸福到底是什么?文中说,靠金、美食、感官享受支撑的享乐幸福,一时之乐,不能长久;而通过追寻人生的意义和目标,发挥潜能和价值,产生身心愉悦的意义幸福,意义深远,那次是真正幸福的源泉。
也许,一个人,一本书,一杯茶,一个下午的惬意时光,就是幸福;
也许,幸福应该是内心的愉悦,身体的健康;
也许,幸福就是我依偎在身边,原野也变成了天堂;
也许,你慢一点,就会发现幸福,就在你身边,在你的心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