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机早就坏了,一直也没有再去买。也就习惯了不再看电视,手机功能强大,信息更加便捷,慢慢地就没有看电视的习惯了。
可是我刷到了张桂梅校长。
更加瘦削的脸庞,贴满胶布的手指,老旧的黑框眼镜,好像上个世纪的服装……但是说到学生时她眼中的光,仿佛是最亮的星光,把她衬托的熠熠生辉。说到她对学生的期许,她的神色是最美的华服,最高级的设计师也设计不出这自带令人佩服的光华。她弯曲的贴满胶布的手指,比芊芊素手更让人想握住……
生活费每天不超过三元,却捐出节衣缩食的40万元,无儿无女,却是很多孤儿的母亲,拼尽全力帮助山区的孩子们走出大山,自己扎根在这片贫困山区……
泪,又盈满。
我们已经习惯了城市的各种便利,少有不便利就会抱怨重重。单位里有些人为了个人利益用尽手段。这几天网络上甚至有教师根据家长的经济条件对学生进行分类……我在想,当他们面对张桂梅校长时,心中是否会有一丝丝的愧疚?
可是我刷到了南仁东。
“天眼之父”。
记得有一次一个活动中,有个主持人很自信的说:“我的姓氏比较少见,估计大家可能第一次听说。”他说,他姓“南”。他正在滔滔不绝的解释是哪个“南”,以及问我们是否听说过这个姓氏时,我很自然地接上了“南仁东”。他怔了一下,表示没听说。我立刻说“天眼之父啊”,他和大多数人迷茫的样子让我很难过,也有一些愤怒:一腔热血,甚至以有一颗他命名的小行星的科学家的知名度竟然不如一个没有任何演技的小明星。
我刷到的天眼之父的影像,基本上都是头戴安全帽,身穿工作服的样子。光看外貌,和任何一个建筑工人没有任何区别。可是,他的眼睛深邃,面对苍穹,炯炯有神。 “从壮年到暮年,把一个朴素的想法变成了国之重器,成就了中国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项目”这是新华社缅怀天眼之父逝世。
“踏平坎坷艰难训它,埋进深山志在高远”这是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的缅怀。
……
祖国的脊梁,不是伪娘们的花枝招展,不是当权者的尸位素餐,不是商人们的唯利是图,不是无聊节目的搞笑喷饭,不是“将军孤坟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是无数个张桂梅,无数个南仁东,无数个你我他,默默地奋斗在祖国走向富裕强大的道路上。
我,唯有两眼滚烫的泪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