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宝和大家分享了《魔法亲亲》这个绘本故事。本来昨天下午小子有其它课程要上,但他说,其实是我的原因啦,忙起来没顾得上告诉他的课程安排情况导致错过前期的基础课就让他很难跟上进度,然后他就想和我呆在一起不想独自前往学习班。这情况多么象这个故事中的小浣熊哦:

作者:奥黛莉. 潘恩,当年她四岁的女儿在刚读幼儿园时,经历了极大的分离焦虑。女儿的情绪也使她深受影响,倍感苦恼,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本描述分离焦虑的书。

主人公:小浣熊。为什么作者选择了小浣熊做主人公呢?难道是为了告诉孩子们所有的小动物也像他们一样要上学,他们的世界和小动物的世界是一样的吗?
那是因为有一天,作者潘恩和女儿在附近的公园里坐小火车时,突然看见灌木丛中有一对浣熊母子。浣熊妈妈正在舔小浣熊的手,接着拉起小浣熊的手摩挲自己的脸颊,好让它仔细闻闻妈妈的气味。
后来潘恩女士查询资料才明白,原来浣熊妈妈在离家寻找食物,或者必须和小浣熊分开时,都会这么做,目的是希望小浣熊因为有妈妈的气味相伴不致害怕,能够安心待在家里等待。

扉页:我们看到作者写的话---献给每个需要被爱的孩子。
哪个孩子不需要被爱呢,爱是最大的力量和最好的礼物。

哭,是所有入园焦虑的孩子必备的特点:有嚎啕大哭声嘶力竭型,有断断续续磨磨唧唧型,有三五天响雷迅猛就过型,也有长期作战不休型......总之,哭是孩子入园情绪的表达方式,是非常正常的,连可爱的小浣熊都哭泣啊!

看看小浣熊说的话吧,他没有说我想呆在家里,而是说我想和你留在家里。
多么可爱的孩子啊,他依恋的不仅仅是家,更是妈妈。
再来看他想留在家里做的事情,有四件:和朋友玩游戏,玩自己的玩具,看书,荡秋千。是不是和你家宝宝做的事情一样呢?原来天下的“小孩”都是一样的,玩是他们的天性,不喜欢玩的就不叫孩子了!
原来平淡的文字中如果深入阅读用心去感触,能给我们好多启示哦。

再来看小浣熊的口气。他在问妈妈,但是自己也不确定,所以这里用了一个问号,可以让我留在家里吗?紧接着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让妈妈妥协,又开始撒娇“拜托嘛。 ”是不是特别像你家的那个“耍赖”的孩子啊?
再看看图画当中小浣熊哀怨的眼神吧!眼角还有着晶莹的泪珠!太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