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大概是我读过的最有意思的爱情小故事了。说是爱情故事,严格来说似乎又不能算。不过故事确实是从爱情模式开始向前推进的。
女主人公玛莎小姐四十多岁,一个人开着一家面包店。生活富足,又至今单身,因而有充分的理由让读者相信,她是一个渴望爱情的女人。事实上,作者也确实从此处着眼安排了一场戏。首先,必须让女主有一个生发爱情的对象。
对象很好找,常来面包店里买面包的顾客是非常好的对象。因为常来买面包,女主便情不自禁地生发了爱慕的情愫。
于是,故事开始产生。但有意思的是,这时候的故事,只在女主的内心里发生。她推想顾客是一个贫穷的艺术家,她用小伎俩去验证自己的推想,又去设想着那个贫穷的艺术家和自己正是赞美的结合,于是她开始精心地打扮。他们开始会短暂的聊几句。这一切不正好是我们所能想象的情节吗?最终她付出了行动,她发现男主廋了,她以为是对方因为贫穷缺乏营养造成的,于是在男顾客的面包里放了大把的黄油。
至此,我们都以为玛莎的推想会是对的,玛莎的推测似乎看起来无懈可击,但细思就会明白过来玛莎的推测漏洞百出。可是,那时候,玛莎是主要视角,而这个人物并无无理之处我们自然而然希望她有个好的结局。
但是欧亨利哪里会如我们所愿呢?转折似乎在欧亨利这里成了必然。玛莎的一切幻想破灭了。而这个破灭的理由安排得实在是精彩至极。
不是男主本身的问题,比如有家室或者品质有问题,也不是客观的不可控的外界因素,比如男主不再来了因为去了远方等,更不是玛莎自己情感发生变化。欧亨利将原因设置成了玛莎此前所有的情愫产生的根源和由此产生的一切行为。
原来玛莎之前的推想全部是错的,他不是艺术家,而是建筑设计师,他并不贫穷,他买陈面包不是自己吃而是拿来当橡皮檫。
错了就错了吧,可是偏偏她出于善意放进去的黄油成了毁坏他的长久以来的劳动成果,让他愤怒到了极点。他愤怒地指斥玛莎,说她是简直是女巫。这对于玛莎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所有的幻想全部破灭。原本幻想的自己是爱情中的公主如今却成了现实中的女巫不得不说是一种极大的讽刺,一切只怪最开始的自作多情罢了!
小说情节步步为营,没有一点多余的成分,每一部分都如此赞美的衔接,尤其最后的反转与前面的铺垫,实在的精妙!
读完小说后,我不禁也笑了。爱情可不是容易自作多情么,生活中的我们可不是容易走着走着走成了自作多情了么!但是,如果没有这份“自作多情”的勇气,如何才能更加接近真相呢?只有努力过了,至少我们的生命才变得更加丰富而充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