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0071564/e4c477533c073d64.jpg)
《一句顶一万句》是作家刘震云的长篇小说,2009年出版,2011年获得茅盾文学奖。此后,这本书还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远销世界各地,曾被誉为“中国的《百年孤独》”。
《一句顶一万句》,仅看书名,我以为是鸡汤文,没想到是小说;是小说也就算了,一个经典的故事也能让人醍醐灌顶, 没想到却是普通百姓的琐碎日常;琐碎日常也就罢了,好歹语言得精炼,这才对得起这个书名吧,没想到里面好多都是废话;觉得是废话我不读就是了,可是拿起书却让人欲罢不能,合上书却又回味无穷。正是这普通人普通的生活,让人在书中找到了自己或者身边人的影子,产生了深深的共鸣。
其中最经典的3句话,读懂了,真正抵得上一万句。
01 不拿你当朋友的,你赶着巴结了一辈子;拿你当朋友的,你倒不往心里去。
小说开篇上场两个人物,卖豆腐的老杨和马家庄赶大车的老马,他们俩是好朋友,但是老马从心底里看不起老杨,老杨对人说起朋友,第一个说起的是马家庄赶大车的老马;老马背后说起朋友,一次也没提到过杨家庄卖豆腐也卖凉皮的老杨,外人不知底细,大家都以为他俩是好朋友。
一句话,道尽了人世间太多的辛酸。你努力对一个人好,别人却在心里看不起你;努力对你好的人,却又被你熟视无睹。回头去看看我们自己的人际关系,朋友圈的好友成千上万,真正交心的有几个?那些我们每天毕恭毕敬不敢怠慢的人,是否真的值得我们如此对待?那些真心对我们的,在背后默默关心我们的人,是否被我们放在心上?
02 遇到大事,千万不能把自个儿的命运,栓到别人身上。
小说的主人公杨百顺,后来因为信了主,改叫杨摩西,杨摩西因为在县政府种菜,被寡妇吴香香看中,想让他入赘,入赘也就算了还想让他改姓,这让杨摩西一时难以接受,又很纠结,思来想去不知道该做什么选择。于是他去找师傅老詹,老詹是个传教士,杨摩西这个名字就是老詹给取的,在这人生大事抉择的关键时刻,杨摩西能想到的人也就只有老詹。
杨摩西将自己入赘改姓的事说给老詹听,想让老詹帮自己拿主意,老詹看了杨摩西一眼,说:“孩子,头一回我不以主的名义,以你大爷的名义给你说,遇到小事,可以指望别人;遇到大事,千万不能把自个儿的命运,栓到别人身上。”
现实中,很多人总喜欢向一些有能力有远见的人,寻求解决自己困境的建议。但殊不知,别人的阅历和经验,并不适用于你的人生。
我们要做自己的主人!如何做?
首先,要遵从自己的内心。看到很好的一段话:“人要做自己故事的主角,而不是在别人的故事里充当配角。不必讨好别人也不要迷失自我,既然在别人的世界里微不足道,那何不在自己的世界里熠熠生辉。”
对于入赘改姓这件事,从杨摩西的条件来看,除了在县政府种菜他一无所有,房无一间地无一垄,他内心其实也是愿意“嫁”给吴香香的,但是他害怕被人耻笑,因为害怕被人耻笑,所以他拿不定主意。老詹对他说,你要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个是谁,才能明白往哪去呀。
其次,要有能力。老詹说:“咱自个儿啥都没有,就不能怪别人有苛求了;咱自个儿说不起话,就不能怪别人有言在先了。”古人还有一句话“求名求利,但须求己莫求人”。这两句话说的都是一个意思,那就是,你得有能力,关键时刻你才能靠自己。
03 过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从前。
杨百顺在入赘“吴记馒头铺”后,便把吴香香的女儿巧玲视为己出,他觉得巧玲是唯一一个能说得着话的人。
只可惜,好景不长,一次外出,巧玲被人贩子拐走,卖给一户曹姓人家做女儿,改名曹金娥。
若干年后,曹金娥的儿子牛爱国,因为婚姻失败萎靡不振时,曹金娥心疼地长叹了一口气,说:“儿啊,过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从前!”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特别想把它分享给我的一个朋友。我的朋友是上世纪90年代的大学生,在一家国企上班,按道理她的人生应该被人羡慕才是。然而从上班一直到现在,工作三十几年,身边的人都一个一个往上升了,她还在最开始的岗位上,日复一日重复着最简单最基础的工作。究其原因不是她的能力问题,根源在她的思想上。
她不喜欢这份工作,她抱怨父母没有在关键时刻给她更好的引导, 她经常回顾小时候,她觉得那个多子女的家庭,父母落后的教育观是她人生悲剧的根源,也是她始终无法跨越的鸿沟。她放不下过去,每一天都在痛苦的回忆中纠缠。她过得很痛苦,是因为她的眼里心里只有过去,但是,过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从前啊!真心希望她能明白这个道理。
《一句顶一万句》到底说了什么?一句话:人这一辈子,能遇到很多人,但真正能说得上话的就只有那么一两个。有些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一个能说的上话的人。
这段话,与大家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