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冬眠》是由努里·比格·锡兰执导,哈鲁克·比尔吉奈尔、梅丽莎·索岑、戴美特·阿克拜格主演的一部土耳其电影。影片于 2014年6月13日在土耳其上映。该片获得第67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影片金棕榈奖。是有史以来在戛纳摘得金棕榈的影片中片长最长的一部。
影片到底有多长?3小时16分钟,我用了2晚的时间看完,而选择看这部电影的原因也是看到了3小时的片长,猎奇心理打开了它。
《冬眠》是什么被沉睡了吗?
电影取景地是位于土耳其中部的卡帕多西亚,世界上最像月球的地方。这一独特地貌是由火山灰经过几亿年的沉积风化形成,岩质疏松,当地人因地制宜建造了类似我国西北的窑洞,电影中呈现了唯美,古朴,贫瘠,荒凉,阴冷的背景画面。
男主艾登是一名喜剧演员,退休后经营世袭的酒店生意,是地主是有钱阶层。多金有事业,社会经济的萧条同样逃不掉碌碌无为的单调生活,因阶层贫富的差距反遭穷人憎恶蔑视。有才华却鲜有欣赏者唯有孤芳自赏,自傲自大,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尼哈尔是他的妻子,年轻貌美,老夫少妻,善良有追求,与一潭死水的生活盲目斗争,与唯我独尊的老公分居独立,现实的弱小只能是金丝雀,离开家离开她厌烦的丈夫,马上回归毫无尊严的贫困中。
冗长沉闷的节奏,大篇幅人物对话,看似枯燥乏味却冲突不断,高潮迭起。
(冲突一)伊利亚斯打破车窗险酿车祸,他父亲伊斯梅尔宁可击碎自家的玻璃也不愿意屈服,无赖式的对抗。这里富人艾登是无辜的,他并无意为难穷人,而且表现了仁爱和大度。但穷人却倔强维护卑微的尊严,仇富情绪高涨。
(冲突二)艾登因他文章的崇拜者祈求捐助动了恻隐之心,与妻子和朋友商量如何处理希望得到支持,但妻子冷冰冰的否定了他慈善的动机,揭穿了他不过是享受崇拜者的膜拜而已。
(冲突三)伊斯梅尔带着伊利亚斯步行十里地来给艾登道歉,但伊利亚斯却没悔悟更不想低头认错,心急攻心晕倒了。
(冲突四)尼哈尔与丈夫姐姐的争吵,姐姐悔悟自己不该离婚,却又不断的谴责丈夫各种行为。尼哈尔却认为姐姐应该更独立,既然已经离婚了好马不吃回头草,让自己强大不依附任何人。尼哈尔明明因自己的金丝雀身份感同身受肺腑之言好言相劝,姐姐却刻薄的以为尼哈尔是嫌弃她。
(冲突五)姐姐刻薄的挖苦艾登的文章过于高冷,空洞,虚伪,根本吸引不了观众。而艾登反击姐姐不过一个喋喋不休的寄生虫。
(冲突六)这应该是影片的高潮,最贴近“冬眠”的场景。尼哈尔为募捐在家办了个聚会,艾登却一无所知闯了进来,心里不快也想要让尼哈尔难堪,特别是男教师的到来让他感到了危机四伏。尼哈尔半祈求半命令的支开了艾登。这段场景比较特别的不知谁喊了一句“下雪了”,大雪纷纷扬扬,是到了万物冬眠的时节,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是一场冬眠的历练吗
(冲突七)或是男教师给了艾登强烈的压力,妻子所谓的募捐真的那么单纯吗?艾登决定反击,来到尼哈儿的房间,一派好心人的做派劝导尼哈尔的善意小心中了坏人的计,让自己无法脱身,“你给予别人的未必是他想要的”,不断挖苦尼哈儿的没头脑,做事的不严谨,自作主张。尼哈尔给丈夫下了一个最终定义:“令人不堪忍受的男人”——他傲慢、主观、吝啬、厌世。
(冲突八)艾登假意离家实际找了理由去会了男教师,在酒精的怂恿下两人由正人君子变得相互诋毁,教师引用莎士比亚的话:良心,无非是懦夫们所用的一个名词,他们害怕强有力者,借他来搪塞。钢筋铁骨是我们的良心,刀枪是我们的法令。而男主回击:我们疲于奔命,作出好似大有可为的假象。每天秒早上我都有绝妙的想法,整天却都在无所事事。
(最后的冲突)伊利亚斯的爸爸烧掉了尼哈尔给他们的钱,尼哈尔绝望的啕哭,正应了丈夫抛给她的那句“你所给予的未必是别人想要的”
影片的最后在茫茫原野上打猎,贫瘠之地依然可以满载而归。返回家中,在院子里深情凝视着窗内的妻子,一大段对妻子深沉的爱的告白,最后,影片定格在男主安心的开始编写他的小说。
每个人都深深的陷入孤独,谁也走不进谁的内心世界,是谁的错?谁是坏人?其实,没有谁对谁错,不过是每个人都筑起一座坚固的堡垒,只有堡垒内是真实的正确的,城堡外只有危险和反抗。各种负面情绪渗透到人物的血液中骨子里,各自为政,严防死守,孤独的享受“冬眠”的苦楚。这不仅让我投射到自己的家庭,安静的家,何尝不是如此。导演最终给了一个乐观色彩的答案,不论个体之间曾经经历怎样伤害和误解,冰封的心灵也许会重新盼到回暖的那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