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摔跤吧!爸爸》我们到底在感动什么?

《摔跤吧!爸爸》我们到底在感动什么?

作者: 好妈李艾鱼 | 来源:发表于2017-05-15 14:16 被阅读0次

    在我最具天赋的领域,我爸是最好的老师。

    01

    印度男神阿米尔汗主演的电影《摔跤吧!爸爸》刷爆了整个朋友圈,有评论说这部电影以炸裂的口碑和超凡的观影体验走势飘红,完成逆袭”。

    连一向挑剔的豆瓣网友都史无前例地在几天之内把影片评分推到了9.2这个很久都没出现过的数字。

    一个“残酷”的父亲,为了实现自己未竟的梦想,竟然压着自己年幼的女儿去学摔跤,女装也不让穿了,头发也剪了,为了不耽误上学,每天清晨五点就开始训练。

    标准的虎爸一枚

    但当影片结尾大女儿吉塔以一招高难度的姿势逆袭对手的时候,我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我知道她成功了。

    02

    在童婚比例极高的印度,很多女孩10岁左右就被父母张罗着嫁出去了,此后的命运就由夫家决定,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承担着与年龄不相符的沉重家务,还经常遭夫家指责和打骂。

    在这样的环境下,吉塔赢的不仅仅是一场比赛,更是她以后的整个人生。

    然而我的泪崩却无关网上长篇大论的父权女权。

    和无数已为人父人母还依然努力地去争取自己最理想的事业和生活的人一样,我真心为吉塔的幸运而高兴。

    是的,我用了“幸运”这个词。

    一个人青春年少的时候,在自己最具天赋的领域,她的父亲就是最好的老师,排除万难带领她改变命运,这是何其幸运的一件事!

    03

    很久之前,在知乎上看过一个热帖真的会有人有某种天赋却被埋没一生吗?两万多人关注,一千多人回答。

    有一些网友的回答深深地刺痛了我。

    他们谈起自己,或者自己身边的人,很多年前在现在看来非常有前途的领域,比如美术、音乐方面颇具造诣,却终究因为父母的见识浅薄、强硬打压,最终造成难以弥补的遗憾。后来,被迫选择了不喜欢的专业,从事了不擅长的行业,因兴趣的寡淡而连带他们的整个生活都过得萎靡不振。

    有个网友说起自己一个家在小县城农村的表哥,从小就有过人的美术天赋和极强的空间想象力,在没有任何参照物和专业训练的前提下,用地里随随便便挖来的黏土就可以做出各种或可爱或雄伟的模型,内有成套家具的房子、载有飞机的航母等。

    但由于家庭的贫穷和愚昧,没有条件让他接受专业训练不说,还经常被冷嘲热讽,被父母训斥不务正业、玩物丧志。

    后来就一直在自己不喜欢,但是父母认为是条正道的机械领域苦苦挣扎。一个内向的28岁的年轻人从没对任何人说起过他的遗憾和不甘,只是默默地在心里认定: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其实,不要说这位网友口中十几年前的五线小县城的农村了。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哪怕像我所在的二线城市,能够敏锐地发现孩子身上的天赋、认识到其价值并加以培养的父母也是寥寥无几。

    04

    我小学的时候班上有个女同学,从小就学钢琴,小学没毕业就考到了业余十级,后来在上海音乐学院一路从本科读到了博士。这辈子,哪怕经历再孤独的岁月,她都可以与她最热爱的音乐为伴了。

    然而我这个女同学显然没有像吉塔或者那位知乎网友的表哥一样出生在五线小县城的农村。她从小家境优越,父亲经商,母亲是全职太太,全身心地培养着独生女。学钢琴的费用,艺术学校的学费,对她们家来说就是小菜一碟。

    在那个年代,对大多数的父母来说,没有老可以“啃”,一切都靠自己奋斗,稳定的工作,小康的生活尚且是要拼搏一把才能勉强够到的目标。对孩子最大的期待恐怕就是将来中规中矩不要出大错就好,哪有精力和闲钱来顾及那些不着边际也不知道有没有谱的天赋?

    然而这一切为什么影片中的爸爸可以做到呢?为什么他就可以认定女儿在摔跤上的天赋,然后不顾全村人的耻笑、不遗余力地四处借钱、求人,为女儿训练摔跤创造条件,甚至辞掉工作,坚定地一路陪伴女儿走下来呢?

    我觉得归因于两个原因:

    1、有见识

    影片中的爸爸获过全国摔跤比赛的冠军,在这个领域,他不仅热爱,而且也曾攀登到过一定的高度,他知道在这个高度上他的女儿能够过上和别人家的女孩完全不一样的生活,这正是出自他的见识。

    若不然,放在别的任何人家,一个女孩子,把人家人高马大的男孩打得鼻青脸肿,那可能都是欠收拾的表现了。

    同样因为有见识而成功培养孩子的例子在中国也不少见。

    比如台球王子丁俊晖的父亲,他虽然不是职业选手,没参加过比赛,更没得过冠军。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商人,生意做得还不怎么样,文化程度连小学都没毕业。但是打台球是他的一项业余爱好,因为爱好所以懂得,因为懂得所以坚定。

    他像吉塔的父亲一般做出了许多让人无法理解的决定,让孩子退学,变卖家产,把所有的金钱和精力倾注在孩子身上,让家庭一度陷入一贫如洗。但也正因为这些决定,培养出了一位年轻的世界冠军。

    这在最初,也是源自丁俊晖父亲对台球运动的见识。

    2、会教育

    亲子教育,除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之外,孩子更加期盼的是能从父母那里得到温情脉脉的肯定、鼓励和无条件的支持。

    影片中的父亲教女儿摔跤,除了一遍又一遍地指导动作,更多的是在孩子身后默默地铺路。

    在孩子泄气的时候肯定他们已经取得的成绩,给他们鼓劲;在孩子无助的时候除了叫他们自己坚强之外,给他们援助;在孩子骄傲的时候也绝不一盆冷水从头浇到尾。

    这才是最能激发孩子潜能的教育。

    丁俊晖的父亲也曾说过:“教育小孩要和小孩多沟通,不要去强迫压制小孩,应该让他对做某件事情有兴趣。不能把我们成年人的思维方式硬去灌输给小孩,要让他独立思考,小孩也有人生的选择权利,不能去压制。”

    05

    在挖掘孩子的天赋加以培养继而改变人生的道路上,父母的“有见识”和“会教育”两者缺一不可。

    只有见识而不会教育的父母,一辈子做的事情都在用自己的见识打击孩子的积极性,时时刻刻在提醒孩子:“你看我这么厉害,你什么时候才能和我一样啊,你这辈子都不可能超过我了!”

    只会教育而没有见识的父母,可能也温情脉脉,却很难给孩子未来的发展提出更多具有参考价值的意见。

    最可惜的就是那些拥有天赋,却被既没见识,也不会教育的父母所压制的孩子,前半辈子挣扎,后半辈子认命。何尝不是最大的不幸?

    《摔跤吧!爸爸》我们到底在感动什么?只愿我们的孩子将来看到这样的影片能喜极而泣:“这就是我的父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摔跤吧!爸爸》我们到底在感动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olh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