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喜乐拆书】第二十四期写作营
234-红尘修行的鱼儿–读《北方厨房–一个家庭的烹饪史》

234-红尘修行的鱼儿–读《北方厨房–一个家庭的烹饪史》

作者: 红尘修行的鱼儿 | 来源:发表于2024-05-15 16:23 被阅读0次

昨晚无意间翻到这本书,讲述了那个困难年代一个家庭的食谱,让我也回忆起小时候家里的家常饭菜,这个饭桌上的一箪食,一瓢饮都印证着历史和家风家规的传承。我也不禁回忆期自己小时候吃食和口味的变更。

我出生比较幸运,没有经历动荡年代,没有经过自然灾害,没有挨过饿,用我外公的话,我是蜜罐里泡大的孩子。但是,在我有记忆期间,还是有关于过去困难时代的印记,比如小时候的粮票,布票等,我记得小时候去食堂买热干面,除了5毛钱还要有二两粮票,不过,那个时候,好像粮票没有什么限制,我记得我们家每个月都会存下不少,不存在不够用的情况,但是,那时物质还是不恨丰富,我记得小时候,家里有肉菜时,一定是周末改善伙食时,想要无所顾忌的大口吃肉,一定要等到过年时才行。

我印象深刻的两碗菜是,我父亲做的蚂蚁上树和什锦菜。蚂蚁上树是粉条肉丝,我父亲,把肉切的比婴儿指甲盖还小的肉丝,炒熟后和搓水后的粉条伴在一起,调上调味料(酱油、醋、辣椒、姜丝)拌匀后就是一碗菜,我和妹妹当时最大的乐趣是在粉条里找肉,我爸爸的理论是:这道菜之所以叫蚂蚁上树,就是因为肉少又小,像蚂蚁一样,少吃多有味,而我小时候由于近视,在抢肉这一方面一直不敌我妹妹,以至于,现在我每次吃肉,都喜欢切成大块,方便我看到,而我妹妹到现在还喜欢将肉切的碎碎的。同一件事,我们姐妹两人的应对就不一样。

另一道菜则是什锦菜,什锦菜是红白箩卜丝加上包菜丝烫熟后加上粉丝,用调料拌匀放凉后吃,酸辣爽口,我们家夏天的必备菜,我父亲每次做一大盆,我和妹妹暑假在家就用这个菜当主食,当零食,反正爸爸做一大盆,我和妹妹在家一天就能吃完,一直是我们家的常备菜,直到专家说红白箩卜不能一起吃,对身体不好,我们尝试只用红白箩卜的一种来做,但是,怎么也做不出来原来的味道,后来就渐渐放弃了这盆菜,但是,每年夏天还是会觉得少了一个仪式,夏天的滋味。也许今后可以改良一下,做一道新的什锦菜。

关于夏天的菜,还有一道,在我记忆深处一直念念不忘,那就是尖椒炒西瓜皮。我记得当时我父亲第一次做这倒菜时,彻底惊艳了我,父亲将吃完的西瓜皮收集起来,削掉绿色的瓜衣,只剩下白色的瓜皮,然后洗干净,用盐腌制一晚上,第二天挤干水分,放在太阳底下暴晒,等晒干后,将瓜皮切成细细的丝,用尖椒爆炒,我一直都记得那个味道,辣辣的,脆脆的,很下饭,夏天的饭桌上如果有这道菜,我能多吃两碗饭,以至于家里亲戚都笑话我好养活。后来很少吃到这碗菜了,原因是准备起来很麻烦,而且,现在高楼大厦把阳光遮挡的严严的,没有过去那个拥有阳光的阳台了,所以,这道菜也基本失传了。

现在看来,时代变化了,我们现在的餐桌都很丰富,蛋奶鱼肉什么时候想吃就能吃到,可是,总感觉缺少过去那种对食物的虔诚和敬畏,我们现在很多东西来的太容易了,所以会很不珍惜它,也没有过去那种挖空心思将食材利用到极致的想法和行为了,虽然,这个社会是令人羡慕的,但是具体到我的嘴和胃,总觉得缺少点什么,食物有时不仅是食物,还是传承爱和温柔的媒介,现在,我们很少能够慢下来,费尽心思的去做一道菜,去用心的感受食材,去竭尽所能的让食材发挥最大的价值。也许,现在我们可以在某一个时间尝试慢下来,重温过去的菜式,将留在记忆力的味道,家的味道重新加工一下,形成新的家的味道传承下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34-红尘修行的鱼儿–读《北方厨房–一个家庭的烹饪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oov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