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border: 0px;">问题描述:</u>
孩子今年一年级,聪明倒是挺聪明的,但就是性格太内向了。老师提问之类的都能回答,但是就是不会主动交流。开学以来甚至一个朋友都没交到。我想着锻炼她,之前一段时间让她自己取家旁边的早餐亭买早餐,她完成的也只不过勉强差强人意。国庆假期我想着让她多锻炼锻炼,就建议她到市中心的广场上摆摊卖一些自己的旧杂志。就卖每本5毛,也不指望她能挣多大钱。但是她去了两天,每天都只是呆呆地坐着,也不会吆喝,之后也不愿意去了。我们拿这个孩子也是相当的无奈。
我不是贬低自家孩子的意思,但是就想知道为什么别的小孩都感兴趣的事情她却这么抵触呢?记得当年我小时候都是好多人争一个卖报纸的机会,外国的小孩也都是自制柠檬汁这类的在路边卖。该怎么引导她把这个活动变成乐趣呢?
我的回答:
而且要我说,搞不好孩子这么内向,就是你们逼的……越是不发现她的兴趣点去鼓励、越是想要拼命补平她的短板盯着不足做文章,孩子不就越内向越自闭吗?因为她跟你们实在道不同不相为谋啊。
那么,我们再来看,内向是问题吗?如果没有以上父母逼的倾向,而是她天生喜静,一个人能静下来耐得下性子做事,不太喜欢跟人交流,这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个性特质吗?
这样的孩子,愿意思考,喜欢思考,所以就是聪明。
就像北京大学教育学院老师林小英在《十三邀》中说的,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各色人等,都有活下去的理由,你可以说我内向,可我为什么非得外向呢?我内向也配在这个世界上活着,这个世界上也应该有我的一个位置。
这难道不引人深思吗?
她又说:一定要记得,你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人,你不是芸芸众生当中的一个符号。
那么这些,也正是我们父母应该要去认识到的,孩子们都是一个个独立存在的个体,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过好这一生就可以了。
然后再回到这个问题上来。孩子内向,往往内向的人喜欢自己安静地做事,所以他们在单独做事这方面会有不错的表现。家长就不妨考虑帮助孩子探索这方面的擅长点。
比如,画画、书法、手工、乐器等等,这些技能跟与人合作相比更考验个人单独行事的能力。能很好地与自己相处、耐得下性子的孩子,更容易把这些技能学好。
然后,在学好技能的成就感激励下,有了自信心的加持,孩子自然而然会产生分享欲、表演欲,这时候再慢慢鼓励她去与人接触,融入集体,岂不事半功倍?
就拿摆摊来说好了,在现在孩子什么特长都没的情况下,生硬地去卖她不感兴趣的东西,她能有兴趣才怪。但如果孩子喜欢画画,练到一定水平,你跟她一起画些小画或者做些小东西在她愿意的情况下去摆摊,就像题主说的,哪怕卖个0.5元,那肯定孩子的感受就不一样了,这对她来说就是意义不同的。
再有,即便孩子对这些艺术类的技能都不感兴趣,但题主也说了,她聪明,老师提问的都能回答,那就专心学好文化课就好了呀,这也是这个孩子的优势。
还是拿《十三邀》中林小英老师来举例好了,她也没有朋友,她就是从乡村里读书读出来的,她也内向,喜欢独处,常常躺在河滩边看天看云发呆。但她也聪明,成绩好,有自己的想法,哪怕小时候被老师欺负,她也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路,一路念书念到北京,再读研究生研究教育,成为北大老师。
虽然看了这一集电视,我们就发现我们那一代(林老师基本跟我算一代)上学的环境跟现在这一代已经有很大不同,现在变得越来越分层固化,越来越内卷,可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跳出这个思维,去发现个性,去守护孩子们健康自然地成长啊。
不要怕落后,不要怕被社会淘汰,哪那么容易被社会淘汰呢?人生还长着呢,不是就上学的那十几年,就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发现,找到属于自己的路,做父母的给予充分的信任和支持就好了。
你说,对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