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喷嚏网刷到了标题的视频,看完很感慨。
视频从1982年梅艳芳《风的季节》开始,到1995年杨千嬅《等得太久》结束,记录了除却1983年外每届大赛中一名选手的一首曲目(1995年为陈奕迅和杨千嬅),是一部活生生的港风流行歌曲史。
香港作为改开以来外来文化输入的重要策源地,用电视剧,电影和流行歌曲影响了几代人。而我从懵懂少年到破茧青春,正好对应的就是视频中的年代。观看中充满了记忆唤醒的穿越。而更震撼的是在别人流变中体认到自己的变与不变,在刻骨感受到终启之距地同时,又温暖地抓紧了一份从未挥去的萦绕。
歌唱比赛,作为用电视传播的舞台艺术,在这十二年里充满流变。无论技术级的舞台,灯光,运镜,服装,发型,还是形象级的伴舞,台型,都体现着流行文化的不断演变。但这些变化都是辅助性的,让人有感未必叹。
人的变化才是微妙而复杂的。
视频中的每一位歌手日后在演艺界都取得了很大成就,这也让我们有机会可以长时间地持续观察到他们。视频中的他们都初出茅庐,哪怕日后不乏封神称帝之辈,但这一刻的他们有野心,却缺乏信心。可以看出很多人在模仿前辈,就连陈奕迅也刻意饰出学友腔。的确,新苗破土时,最重要的是破土。延续可靠的姿势,远远比创新曼妙曲态更保险。
杜德友唱英文可以问鼎;苏永康咏日文可以夺目。香港多元文化的背景,不但给了舞台琳琅的可能,也筑就了东方之珠特殊的中转优势。对比今天的香港,有些怆然。
男歌手那时的脸上写着青涩,骨露峥容。而今天的脸上映着稳重,面容可以圆润到下巴。唯一不变的是眉眼。女歌手那时的脸上写着稚嫩,婴肥未褪。而今天的脸上透着成熟,雍容光鉴。唯一不变的还是眉眼。
十二年对每一个人而言都是一段漫长的旅程,因为不预,所以在回首时惊心。十二年对每一个人而言也是一段持久的坚守,因为不变,所以在回首时坦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