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孔子说他相信先人,热爱古籍,传授讲述知识而不加工创作,这是孔子的自谦。事实上不可能只是纯粹的讲述,肯定会有自己的思考在其中,也肯定会有所取舍。否则就不会有《诗》《书》《春秋》,也不会有儒家学说。随后就孔子就说:“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将知识记在心里,对学习不会有满足的时候,教人也不感到疲倦不耐烦,所有这些对我来说没什么问题。孔子把做学问和育人做到了极致,看不到丝毫刻意而为的痕迹。这样的“不作”大概就是老子说的“无为”的最高境界吧。
孔子对学生有四担忧: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徙,不善不改;对学生有四期望:至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些其实也就是现在教育所说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培养高尚的品德,有仁慈友爱的心灵,做好人,有错能改。树立远大志向,爱好广泛,热爱生活。
虽然理想美好现实糟心,但是还是要有啊;现实糟心生活还要继续,态度还是要有啊。莫过于孔子所言“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