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许久没有出门了,就去了趟书店。据上一次到书店里闲逛已经有近半年的时间了。现在买书都在网上,书店里太吵闹。如果是一个人放风,我又不知道去那里,自己有社会恐惧症,见到人群很不舒服。
西西弗书店里的布置给人感觉还有点知识的样子。成了习惯,无论什么书店,我只会站在两个书区看,一个是哲学与宗教,另一个是心理。哲学和宗教在书店最里面的最角落中,可怜的只剩下了小小的两列书,而且底层还摆了大量的西西弗自己的那种白纸绿皮书。可惜呀,商务出版社的汉译系列少的可怜。宗教里本来不多的佛学部分还大部分是鸡汤类的文字,唉。就没有严肃一点的东西。
来到心理学区,分类倒是齐全,有“心灵健康”(这是什么鬼?是身心灵玄学吗?)“临床心理”(没有见到任何一本精神科书籍,也没有任何一本专业的心理治疗书籍,心理咨询的书籍也没有。全部都是鸡汤文)“心理学专业”(两本不知道是何人所写的快餐式心理书籍,书名忘了,大概是教你快速认识心理学)整面墙的书籍,要么就是教你温柔,要么就是告诉你宽容,还有就是博眼球的诸如“变态心理的秘密”“障碍人格知多少”满足人们猎奇心理需要的书籍。这些书的价格不菲,都是40元往上走。
匆匆看过两个区的书籍后,书店的其它角落也匆匆一瞥,大致书籍内容都是满足人们的“口欲、腹欲、性欲”,思想类的书籍或者说深刻解释我们生活、我们存在的书籍少之又少。这些都是成人看的书籍,哦对了,看这些书的人还算是有点文化追求的人,毕竟更多的人选择了手机。
我就批评过一位家长,自己工作一天回家很疲惫于是躺在沙发上玩手游,如此的过日子,凭什么希望孩子要认真的过好一生。
最近回答一位家长的疑问,为什么与孩子交流时忍不住就生气。原因是,孩子的智力超越了父母,父母接不住孩子的疑问和反驳,自然只能发飙夸大自己的权威性了。本来家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就出现了处理信息能力下降,年长者之所以在智力上优于晚辈的原因是具备更多的人生经验。经历不是经验,经历需要通过思考提炼后才是经验。很明显肤浅的家长只有经历,这并没有什么用。静止在头脑中的经历如果不加工提升还会成为个人成长的包袱,让人变得顽固。
走进儿童区,倒是豁然开朗,许多富有趣味的童话和自然科普类书籍,也看到很多孩子或坐在地板上或围成一个圈安静的读书。多么好的孩子们呀。不得不让人想,对世界充满好奇,满脑子都是“为什么”的孩子,怎么就被教育成捧着手机放不下的网瘾孩子了呢?活泼开朗的孩子们经历了怎样的家庭教育就变得抑郁而低沉了呢?
�A�����W�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