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明亮这方
——孔晓艳老师《日有所诵》通讲学习心得
安徽省安庆市四照园小学 江小琴
接触《日有所诵》断断续续已有六年。记得第一次看到《日有所诵》是在六年前的一个九月。在一家私人小书店的书架上看到一大排各个年级的《日有所诵》。随手拿起一本二年级的翻起来(当时我正教二年级)。顿时被薛瑞萍老师的序言《朗朗书声朗朗乾坤》深深打动,再看里面有很多有趣、好玩、有意思的儿歌。于是我就发动家长们给孩子们人手购买了一本。可是由于当时的自己对《日有所诵》一无所知,像盲人摸象一样,自己在教室里关起门来捣鼓。一首首地教孩子们读,给孩子们讲解意思,然后让孩子们背诵。非常耗时耗力,加重了孩子们的负担,所以没能一直坚持下来。
后来在汪琼老师的介绍、影响和带动下才慢慢对《日有所诵》有了一些了解。今年9月份听了汪琼老师的一场关于《日有所诵》的诵读方法讲座,对《日有所诵》的诵读方式也有了一点体会。今年新接手一年级,果断地启动了《日有所诵》。在汪琼老师的介绍下,11月份我提交了一份“星星点灯计划”的申请表,没想到居然就这样进入了这个自己一直心向往之的殿堂。那份欣喜真的是难以言表!每天看到那么多优秀的老师在分享《日有所诵》的教学案例和心得,真的好感动。如果在六年前能有这样的学习机会该有多好呀!
在听了孔晓艳老师的《日有所诵》通讲讲座之后,更有种茅塞顿开之感。原来《日有所诵》可以这样进行啊!以前很多困惑的地方也豁然开朗。
关于背诵。对于背诵,我总是“恋恋不舍”。诵读嘛,不要求背怎么行?于是这学期头一两个月,每天早读课的一首或两首儿歌、童谣我总要求孩子们当天回家就背,让家长监督。刚开始,家长们也很乐意看到孩子们会背儿歌了,家长们高兴着呢。可到后来,教材学习任务加重,诵读的量多了之后,我慢慢感觉到孩子们背诵当天的学习内容有些吃力了。于是只好不硬性要求背了。听到孔老师的讲座,看到论坛里讲的“日有所诵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孩子们都会背诵,而是养成一种行为习惯,帮助孩子们培养耐心、行动力及意志力,这是日不间断的”,才明白“比起背了多少、背了多深,更重要的是他们诵读的时候是否快乐,是否因此更爱自己,更爱这个世界”。
关于理解。我以前在带孩子们每学一首儿歌时总是放不下平时教学教材文本的思路,觉得非要给孩子们讲点什么才安心。不讲,直接带孩子们读那叫什么学习?可是有时我发现有的儿歌实在没什么可讲的,一读孩子们就都懂了。这样的儿歌可以不用讲吗?听了孔老师的讲座之后,我知道了“讲,是觉得孩子理解上有难度或者内容、情感上有感受,小做点拨”。原来《日有所诵》可以这样简单处理呀。
关于解读文本和提问。孔老师在讲座中通过低、中、高三个年段的具体文本讲解的关于解读文本的理念——还至本处(回到儿童本身,回到文本本身),以及她的一个个解读文本的案例给了我极大的启发。《日有所诵》有时简单,有时也并不简单。我也由此发现自己在讲解文本时提的问题过多、过碎,过分关注对文本语言的浅层次的理解,而没有开放性、启发性,也没有关注孩子的个性表达。
真的很感谢汪琼老师介绍我加入这个团队,这样一个充满阳光、温暖和爱(对课堂、对儿童、对教育的热爱)的地方,也感谢刘倩老师,孔晓艳老师以及群里的其他所有的老师,与你们的相遇是最美好的遇见!以后请大家多多指教!
向着明亮这方,我愿风雨兼程!
16�Z��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