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分享
《幽微的人性》读书笔记3

《幽微的人性》读书笔记3

作者: 姜文止戈 | 来源:发表于2020-02-20 18:17 被阅读0次

    陈寅恪讲过这个问题。他说中国人聪明是聪明,在解决眼前的麻烦时特别有办法,过一关是一关。因为他也在西方留过学,他说西方跟中国人的聪明不一样,西方人想的是一个长治久安的框架,想事都是往后想,往二十年、三十年、两百年去想。

    观念,是人的一种看法。这种看法往往发生在“观”的同时或“看”的同时。人们通常认为,孩子的看法是在父母对其教育、对其讲道理之后才会形成。但多数人不知,孩子在听得懂道理之前,已经在形成某种看法。比如,孩子在幼小的时候生病,孩子的父亲或母亲轻轻地走近孩子身边,用温暖的大手摸摸孩子的额头,轻轻地坐在他身边,给他掖紧被子,陪伴着他……在这种情境中长大的人,当其身边有人生病时,他也会以同样的方式照顾别人。相反,父亲经常在家中拳脚于家人,这种家庭长大的男孩在处理自己的家庭冲突时一定有相关行为,母亲经常对邻居破口大骂或对人骄横跋扈,其子女长大后也会出现人际关系的相关麻烦。

    我们有太多的行为是我们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如此行为的,这就是父母的身教影响。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不仅有看到的观念,还会有听到的观念,这就是父母的唠叨,父母所强调的、坚持的东西,如“咱人穷志不短”“人活脸,树活皮”等。这些话语在孩子成年后都会成为其做人的观念。孩子成年后,甚至会用这种话语再去教育自己的孩子。

    如果我们知道,心理抚养需要亲自抚养,那么我们还必须知道,在父母的亲自抚养中,你的孩子就在复制抚养者的观念与性格,复制他最亲近的人的各种行为方式与态度。早年最重要的模仿人是母亲,然后就是父亲。一般而言,人的长相大多取自遗传,但人的性格和观念则完全取决于父母的言谈举止。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一定要好好修养自己的言谈举止。

    同时,我也想告诉那些成天担心、害怕孩子出问题的父母:只要你们夫妇相亲相爱、相互尊重,只要家庭和睦,只要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德重礼,处理问题时有理有节,你们身边的孩子差不到哪儿去!了

    信仰这个东西,高不可及,人们为什么还要相信它呢?因为人的生命和我们所感知到的东西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自认为很聪明。我觉得很多人之所以出问题,就是因为他认为自己很聪明。那就有一个问题了,就是你会审时度势,如何躲过一些风险,如何躲过一些不良刺激,然后你就会铤而走险。

    我们在发展进程中只顾GDP,没有考虑到大多数孩子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我真的希望我们的教育能够现实一点,让精英教育只占一小部分。其实,我自己也是恢复高考的受益者,但我还是这个观点:高考有它历史的功劳,之前我们的教育已经混乱了,你不知道人才在哪儿,然后你通过一次考试选拔出来,但是如果你已经按部就班地搞教育了,那就不要再把考试作为重点了。重点是什么呢?每个人都找到自己最快乐的事情,然后能养活自己。有时候我就讲,你在厨房里做饭和在实验室做科研有什么差别?  

    你梦想中的生活是什么,你已经完全找不着北了。什么是梦想中的生活?那就是有个好房子。你看现在有了钱就是这样想,甚至反认他乡是故乡,移民到外国去,觉得自然环境是外国的好,空气什么的也好,一切都是外国好。然后在中国留下什么呢?经济发展之后就是乌烟瘴气,乱七八糟。我在台湾人那儿学到一词,叫“生活品质”。人应该讲点生活质量。我觉得咱们现在有很多钱,可是生活品质太低。

    在我看来,一个人到一定年龄了,器官处于整体衰退的状态,你不要看他得的是心脏病,你把他的心脏洽好了,他的肾又不行了,你把他的肾洽完了,其他地方又不行了。在这种状态下,我认为不要以治病为主,让他减轻痛苦才是主要的。对待生和死应该顺其自然,我认为这是关键。

    我不痛快,我也不能让你们痛快”,这种想法其实是社会提供的。每个人的意识都是由社会提供的,自发生成是很难的。如果没有人提供这种意识,他本人是不会这么想的。在这种情况下,他会产生一种报复心理。我们现在的问题是什么呢?我觉得今天人类很悲哀的是把高科技的东西全都用来研究如何杀人了,也就是用来做武器了,而在疾病的研究方面是非常弱的。现在不是老有人找“大师”吗?我告诉你为什么那么多人找“大师”,就是因为科学不能解决问题。他得一病,或者有亲人得病了,医生说治不了,等死吧,他立马就去找“大师”了,因为“大师”说他能治病。

    现代心理学在研究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也指出:人格的核心部分——性格,其形成的主要时期就在人出生至青春期之间(0-2岁)。为什么这一时期对人格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类个体在生命的早期是相当脆弱和无能的,其生存本领甚至不及一些低等动物。人在出生后最初的几个月里完全要依赖他人,不仅需要他人提供一定的食品和衣物,还需要他人提供情感抚养,而情感抚养恰恰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所在。

    家庭,可谓人类的摇篮。我们每个人都是在家庭中从一个不谙世事的“生物体”(婴儿)被抚育成能够独立进入社会生活的“社会人”。尽管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还会经历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及工作场所。但无论我们走出的社会圆圈有多大,家庭永远是这个圆圈的轴心,也是我们的归宿,直到我们成熟、独立,然后组成一个自己要负责任的家庭。因此,家庭是人格教育的关键场所。要进行良好的人格教育,必须有一个稳定的家庭。

    任何生命都是过程,任何过程都有开始。生命发展是轨迹式,人的命运取决于早期。人的成长大致有三个时期,即1-6岁、6-1 2岁、l 2一I 8岁、12-18岁时,人已经进入青春期,其独立意识与逆反心态决定了这一时期已经不是家庭教育的优势时期。所以,家教的最佳时期是1 2岁之前,即依恋期。在依恋期中,1-6岁又最为关键。

    客观地讲,抚养人对被抚养人具有生命的决定权、物质的提供权、照顾的程度权、个性的决定权。如果替孩子问一问大人:“我是怎么来的?”就可以发现,我的胃口是喂出来的,我的脾气是带出来的,我的观念是唠叨来的,我的残忍是孤弱无助熬出来的,我的无耻是百般迁就溺爱出来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一位从集中营幸存的中学校长曾写信向所有老师提出一个请求,这也是所有家长应该听到的话:“请帮助我们的学生成为具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绝不可以制造出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心理变态狂,成绩优良却杀人不眨眼。读、写、算只有在能使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时候才具有重要性。”

    我最早到媒体报道冲突事件的时候,一个前辈就跟我说:你千万不要同情任何一方,那里边99%说不好听的叫“狗咬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幽微的人性》读书笔记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oxfq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