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阅读《了凡四训》(下)

阅读《了凡四训》(下)

作者: 刘建跃妙祈 | 来源:发表于2023-07-09 06:53 被阅读0次


3、改变命运的方法

3.1 改正过失

根据袁了凡先生的亲身经历,改变命运的第一步,首先是把自己以前的不良行为、不良习惯和错误的认知、错误的观念改正过来。

改变过失分三个层次:事上改,理上改,心上改。改变不良行为、不良习惯,这是从事情本身去改;改变错误的认知,明晓其中的道理,这叫从理儿上改;真正从内心反省,改变自己错误的观念,从灵魂深处真改,这是从心性上去改。

从事情本身去改,比如说,以前经常爱发脾气,现在不发了;抱怨的话也不说了;蓬头垢面的样子也变得清爽干净了;言谈举止变得越有礼貌了。起码直观地看,是改变了很多,可能有些心结没能完全解开,也不完全明白什么道理,但是行为上已经进步了很多。这是改错的第一个层次。

改错的第二个层次,是在还没有付诸行动之前,已经把其中的道理想明白了。比如,对于乱发脾气,明白对别人固然不好,对自己也没有好处。遇到一些看不惯的人和事,我们更多的是自我反省,把它当作一面镜子,一次对自我的磨练、考验和提醒,欣然接受。道理想明白了,自然就会彻底的改正。

如果想漂亮,也不仅仅只是外表打扮,而能够懂得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生活态度、提升内在修养才是根本。这叫理儿上改。

从心性上去改,在作者看来,不管什么过错,其实都是由心而来。如果我们的心不起妄念,就不会犯错误。我们不必对好色、好名、好怒等种种不当行为一个个去寻求解除的方法,而是一心培植良善的心念,一心去做善良的事情,每时每刻显现的都是正心正念正思维正精进,那么,邪恶的、不当的念头就不会来找我们。就好比粗壮高大的灌木丛林,很难有杂草丛生一样。

3.2多做善事

做善事时,不要总想着自己是在做善事,不要总是期盼着有所回报。

我们要顺其自然地帮助别人。袁了凡告诉我们做善事的十种方法,分别是:

与人为善、爱敬存心、成人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急、兴建大利、舍财作福、护持正法、敬重尊长、爱惜物命。

如果我们真正从这十个方面坚持做下去,不仅会拥有完备的德行,更会获得意想不到的好运。这叫种善因,结善果。

3.3保持谦逊

《周易》揭示的天道规律是:人们普遍厌恶过度的盈满自负,而喜欢并奖励有谦虚之德的人。因此,《周易》中的谦卦六爻均为吉利之象(其他63卦皆是吉凶参杂)。所谓谦受益,满遭损,谓之天理。

袁了凡认为,谦虚是修行者必不可少的品质。一个人心存善念、严于律己,对天地鬼神敬重,对别人抱有谦逊的态度,那么鬼神也会眷顾这个人,而这个人也会受到福泽。反观那些咄咄逼人的人,肯定难成大器,即使发达了也不会享受生活的乐趣和美好。

袁了凡曾多次参加考试,他发现和他一起考试的同学,凡是谦虚的人,一般都能高中。而那些自以为是的人,反而大都落榜了。

某年的一次考试,江阴有位考生叫张畏岩,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可放榜后,却没有他的名字。张畏岩忍不住大骂考官有眼无珠。正好旁边一位道人路过,笑着看张畏岩骂人。张畏岩看到道人在笑他,又迁怒于道人。道人并不和他争论,只说他的文章一定写得不好。张畏岩说,你又没有看我的文章,你怎么知道我写的不好?

道人说,写文章贵在心平气和,你如此高声叫骂,心里一定积累了一大堆的怨气,写出的文章肯定不怎么样。道人劝张畏岩不要抱怨,要多行善事,要谦虚,这样未来一定会得偿所愿。

经过道人的点化,回乡后的张畏岩一改往日的浮躁做派,每日行善积德。三年后,张畏岩果然考中了举人,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通过改错、行善、培养谦虚的品德,日复一日,袁了凡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类似的,曾国藩也是一个改变自己命运的榜样。曾国藩并不聪明,刻苦努力学习,才榜上有名。但是进了京之后,曾国藩不是和朋友聚餐,就是和朋友听曲,很少精进自己,他的仕途也是毫无起色。

到了长沙任职,曾国藩一身傲气,想着大干一场,却屡屡碰壁。曾国藩开始反省,采用日记的方式,记录每一天的言行,有错的地方就改,日日修行精进自己。从此曾国藩的仕途开始一路向上。

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这句话被人们常挂嘴边,却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们具体怎么做。在这本书中,了凡先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给我们提供了详尽的可操作的方法。

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需要从自身做起,要一日三省吾身,要改正错事,要多行善事,还要保持谦虚的品德。只有这样,命运才会眷顾,我们的心愿才会达成。

更重要的是坚持。只要坚持不懈,多年后,我们都会成为那少数中的一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阅读《了凡四训》(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ozj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