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简书,又是好几天没有写了。看来还是不够自律。回顾上周,还是挺忙碌的。
要准备公开课。只备课就准备了两天。星期二下午才把导学案和PPT算是全出来了。其实打算讲《中国石拱桥》,这是说明文,知识点也不难,就是问题的设计,需要花点心思。如果像传统课堂,把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理清就可以了。可这次我不想这样做。那就借助王君的课堂设计,分三步走。
第一步,宏观看整体结构。设计问题1.完成课后第一题,目的一是初读课文,二是知道在介绍桥梁发展史时,是按照时间顺序安排的。问题2是浏览前三段,给课文标题加一个修饰语“————的中国石拱桥”,目的是锻炼学生提炼信息,找到中国石拱桥的总特征。问题3是给课文分段,给每段加一个小标题“中国石拱桥的————”,目的一是明确文章的总分总结构,二是理解具体的逻辑顺序(一到二段,是一般到特殊,二到三段,是现象到本质。)。
第二步,中观看段落布局。问题1,中国石拱桥那么多,为什么选择赵州桥和卢沟桥?目的是归纳,明确这两个最典型,都具有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的特征,顺便讲解说明方法及作用。问题2,那要一个就可以了,写两个不是啰嗦吗?目的是比较,这两座桥的不同点,顺带说明方法及作用。
第三步,微观看语言特点。主要是学习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通过这样三步走,学生既掌握了说明文的常识,又按照写文章的步骤,根据写作目的,谋篇布局列提纲,字斟句酌写作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