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海清扮演成长类,童谣扮演的是情感类。
冲突:姑姑和弟媳之间的家庭琐事不断升级,主要是围绕买房。
海清:一外地打工者想在上海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太难了!向童谣借钱,不行!男人一张会计证都考不下来的弱丈夫。当老公公将多年积蓄奉献出来时,男人遭难。(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外地人被歧视,买房不能署名,自己没工作无力还贷款)
童谣:上海高级白领,成功女士,男人心中望尘莫及的女神。婚姻却不顺,心中念念不忘的小竹马。低就到尘埃也没能把日子过下去。时代变了,人境物境时境都变了。她还停留在小时候,她还期冀那一份美好的念想。 再优秀也被婆婆一眼否决。女性的悲哀。女人就喜欢欺负女人!一个变态婆婆。尽管儿子为她解释了许多原因,让观众理解她,但儿子的幸福从高考到婚姻,她都是罪恶。没有好同情的。尤其对心底善良的儿媳,一点公道没有,一点余地没留。她也死死活在过去,那优势里,不断怀念,高高在上于自己的出身,何用!
童谣婚姻的失败,是最让人心疼的点。尤其是计划被误认为是男人盗窃而落空,让人泪奔。还要装着若无其事的大度继续过下去,男人心里如何承受得起,他只能配和拖着鞋的邻居女去买油条在大街上咬着吃,那是他当下的状态,天天打麻将,麻醉自己。
童谣父亲:善良到软弱,儒得过了头。失去了父亲的威严,凡事都让女儿来处理,家庭位置的颠倒。家庭难免无序出错。
海青和童谣的矛盾冲突,最后止于老人的养老和老人对孙子的疼爱。海清是贤媳,会照顾人,童谣是事业型的,不可能围着锅台转,无法贴在家庭的。海青正好填补这一缺陷。海清要买房,正好童谣有钱,买在老父亲旁边,照顾方便,皆大欢喜,各得其所。
童谣和两个男人的冲突。邻居男纯属搅棒一根。两个世界的人是无法走到一起的。童谣高知高智不缺钱,男的的优势就是钱,如何匹配?童谣缺的是感情,能让她仰视的男人。他一个混混式的人物,仅凭投资适时,倒几套房子,赚两个臭钱,就能获得芳心,可能吗?他可以吸引海青那样的女人。剧中的确也提到了。他俩可以是一对,很好的夫妻,把养老院经营好,多一份产业,虽然客体是夕阳群体,但做的却是朝阳产业。
邻居男处处出现,不是暗恋者也让人家庭过不好的,这一点,童谣自己有责任。没看好的男人不留他人幻想,直接断绝,不必有后路。对自己对他人都好,对自己的丈夫更是负责的行为表现。这样的小冲突在剧中持续,增加看点吗?让剧情丰富吗?多一条情感线吗?
人物不多,增加童谣一对手,笔墨较少,一带而过,婆婆看好从前朋友的女儿,童谣第一次上门安排撞枪。强化一下婆婆是如何的抵触,不接纳童谣。自己家破烂不堪,还反对一救神,搞笑。
心居:开始谁都没有。海清没有,童谣没有,童谣父亲没有,围着童谣转的两男人没有,童谣婆婆没有,他们中无一人心有所依的。通过生活的颠簸,海清在童谣的帮助下,心落地了,跟着大家心都有了归宿。心居不就是大家心往一处想,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吗?心有所依,心有所靠吗?
说到这,还有一插曲。童谣姑姑家那一对小两口。最惨的是那个小媳妇,善良天不欺,可是呢?我很同情她。认命,嫁到一个小市民家,很俗很俗,自己委曲求全,最好还落得臭男人劈腿,她真的不离婚,怀着二胎等待男人悔过吗?善良进行到底啊?她的心能居何处呢?她的命运和两个母亲的态度也是不无关系的。如果她的官太太母亲没有嫌弃亲家,没有嫌弃女婿,如果她的婆婆没有在亲家落败时踩上一脚,是不是两个孩子感情会走得顺畅些?有心可居。
结论:婚姻从孩子走进对方家门的那一刻起,请长辈做好无条件接纳,这关系孩子的一生幸福。有父母祝福的婚姻才是好婚姻。否则鸡毛蒜皮一定是接踵而至,最终鸡飞蛋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