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治好了我的抑郁症》
《下班后开始新的一天》
《梁永安 阅读、游历和爱情》
看书名已经就知道,我开始自我疗愈了。
非常偶然地重新看了《心里奇旅》这个电影,里面有一个桥段:一些在地面上行动的怪物,浑身漆黑,嘴里念念有词、麻木前行,他们是被自己的执念驱使、在欲望和焦虑中迷失自我的人。一个基金经理的灵魂就变成了这样的怪物,当他的灵魂得到主人公的朋友们的净化后,他突然醒悟“我为什么要在这里浪费生命?我还活着!解放自己吧!”。
我可能精神上放弃自己太久了。
《大自然治好了我的抑郁症》非常轻松,慢慢地讲述四季的变化,随着作者的笔,可以看到山楂树抽枝、银莲开发、候鸟迁徙……那些意像有天然的放松和治愈的力量。就好像《小森林》在感知自然的更替中,生命的节奏是慢下来的,且确定的。
《下班后开始新的一天》仿佛作者偷窥了我的生活,不是问题直指核心,就是为我想逃避"努力"找到非常好的理由。
明明晚上还有时间,却要等周末?小说、童话、电影,大部分都在一个特定的情节,突然有大反转,但可惜人生不是。18岁觉得30岁的自己应该事业有成,然后开始幸福生活;现在期待退休后生活,觉得应该没有压力有钱有闲,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我们对未来期待太美好,殊不知有些幸福是当下就可以拥有的,如果当下不行动,那个期待的未来也不会出现。但新的问题出现了,不知道什么是能让自己觉得”幸福”的事情,不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
一辈子只做工作,会觉得幸福吗?答案显然的否定的,大部分人,包括我自己,工作只是谋生手段而已。是众多可以拿来换钱的事情中,自己觉得相对靠谱的哪那一种。最近公司新增了一些非常基础的“拧螺丝钉”岗位,因为算法不100%准确,所以需要人工进行一些简单的校准工作,薪酬十分微薄。但这样一份工作求职人员却很多很多,沟通的大部分求职者要求的就是:钱够自己基本生存,但是得保证休息时间。我才真切意识到,原来如果世俗欲望可以降低,我可以不这么拼命加班。既然确定“幸福”不在工作场景下,那么寻找一下工作之外做点什么吧?
辞职之后,就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吗?最近小红书上出现了一大推大厂离职然后记录自己离职后生活的博主。大部分人会有一个看似非常正能量的日程,如果换成我自己,我可以做到吗?人生的硬盘是需要自己主动进行清理的,如果这项技能没有掌握,就算哪天格式化了,还是会被事情推着走,过不了多久又是内存不足。学会清理自己的人生,比清理房间和衣柜更重要,所以日程里面也给自己的精神也安排上点时间吧。
《梁永安 阅读、游历和爱情》
这本书是近两年看过的书里面对我产生作用最大的一本书,视角会拓宽很多,从历史的纵深和世界的维度都不将目前遇到的焦虑、困惑、矛盾归因于精神内耗。
“今天很多人,身体在城市里,文化和精神还在农村,遇到事情时不敢做自己的选择。都是要环境肯定,爸妈肯定,朋友肯定,同学肯定。”现在的迷茫是世代所造就,旧的确定性已经失效,新的确定性还未到来。父母长辈告知的路不甘心走,因为自己的思想已经开始启蒙,但自己的路却面料很多分叉,这时候是选择站在原地再想一想,还是勇敢地选择一条往前走,抑或退回去,回到确定的安全当中?我似乎一直在这样的几条路上来回折腾。
从高中选择朋友开始,到后面选择爱情、伴侣,一路走来,我其实在寻找和靠近的都是一种自己无法达到的生活状态,比如独立的、无畏的、干脆利落的、积极的、自律的、平和的人生态度。
但,归根究底,人生的路是自己走。是不是可能,本身来回折腾就是一种“新”的活法?如果是,就正视它,优化它。
最后,提醒自己记住,精神的丰盈比物质更加重要,它来自感受四季的变化、来自丈量过的土地、来自缝合进生命的知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