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再看“阿细跳月”

再看“阿细跳月”

作者: 悦越a | 来源:发表于2021-02-17 21:26 被阅读0次

   

敬酒舞

    阿细跳月的旋律前几年在红河州就编成广场舞替代了曾经风靡一时的广场舞“僵尸舞”,听得耳熟能详。即使在很多年前也都会在大小晚会上看到类似节目。已经早不鲜见了。

    今年春节去逛可邑小镇正好遇到寨子里有春节表演,带孩子去凑热闹,对于她来说是第一次,我带着充满好奇心的孩子一起去。在村寨山凹里远远的就传来民族乐器伴奏的声音,舞蹈的脚步声和欢呼声,寻声而去已经有好几百人的观众,观众们坐在像梯田一样的石阶上,石阶与石阶中间有香蕉树、柿子树,也许以前还是菜地,现在都种上了草坪。最低的地面就是简易的舞台,它搭建在四五个篮球场那么大的圆形广场中间,舞台上有四五个现场伴奏的艺人,皮肤晒得黝黑,但是都充满弹奏着。

    主持人出来介绍压轴的《阿细跳月》,我陪着孩子认真地听。阿细跳月的发源地就在这里,中国民族音乐家彭修文曾根据该舞蹈的音乐,写了民族管弦乐曲《阿细跳月》。阿细人是彝族的一个支系。传说很早以前, 彝族人民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每当春耕时节,他们白天给土司头人干活,夜间才能借着月光赶种自己的“火地”。在火灰尚未熄灭的地里,人们光着脚板劳动,脚被烫疼了就抬起来跳两下,还“啧啧”地喊两声,这就形成了舞蹈的基本步伐。所以他们舞蹈里踹脚的动作非常多,后来配以牵手,拍掌,旋转,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男舞者弹大三弦或吹笛子,女子合着节拍与男对舞,节奏欢快,富有激情 。现在在小学六年级音乐课程里还有《阿细跳月》的欣赏课。也许要大孩子才能领悟体会这些内容。

欢快的舞蹈 敬业的弹奏

    我们的“座位”已经接近后台,她们的舞蹈道具就在旁边,看到他们每支舞蹈结束下来汗如雨下,有的舞者大概是五十多岁的壮年汉子,有的是二十来岁的小伙子,但是每次排头的都是年老的,舞蹈表现力很出众,一天两场免费表演,看得出老者非常疲惫却很敬业,反而是后侧的小伙子动作有点偷懒不到位。我旁边有位五岁左右的小孩坐在道具上,一曲结束就被台上下来的大人呵斥站起来不知该干什么,原来是陪妈妈工作的孩子。没一会儿他又跑去摸索一下三弦,玩“稻穗”,孩子的好奇心总是不会磨灭,他不断地探索着生活里的趣味,发现着每件事物的奥秘,也增添了自己和别人的情趣。

    不论何时保持孩子般的好奇心,再去重复看曾经已知的事物,才会发现没有了解的历史,没有看到的角落!

   

相关文章

  • 再看“阿细跳月”

    阿细跳月的旋律前几年在红河州就编成广场舞替代了曾经风靡一时的广场舞“僵尸舞”,听得耳熟能详。即使在很多年前...

  • 阿细跳月

    大三弦、篝火、阿细和月亮妹妹 淬过火的笛音, 奔放的锅庄, 飘飞的裙裾。 夜, 扶着风, 扶着风, 醺醺地 醉了。

  • 谈谈阿细跳月

    阿细跳月是一首经典的民族管弦音乐作品。第一次接触到它的时候,是在初中一年级。学校的音乐老师从班里挑了六个男生,六个...

  • 音乐活动《阿细跳月》

    5月17日迎来了E青椒计划幼儿教师成长课程第六讲音乐活动《阿细跳月》,今天的雨璇老师邀请到彝族当地的老师...

  • 阿细跳月——音乐活动

    音乐活动课程迎来了第六讲,今天雨璇老师为大家带来的《阿细跳月》,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今天对于我来说,也是一次新的...

  • 弥勒阿细人—最美阿细

    2008年6月7日 【阿细跳月】 被国务院命名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1年5月23日 【阿细先基】 被...

  • 《阿细跳月》——跳跃的民族和音符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专题课程第六讲――音乐活动《阿细跳月》,雨璇老师精心准备了彝族头饰,带我们走进彝族音乐的天堂...

  • 调动多种感官,上精品幼儿音乐活动课—— 听《阿细跳月》有感

    我们的分科学习幼儿课程第六讲由雨璇老师为我们分享,她带来了富有彝族特色的音乐活动课《阿细跳月》。

  • 难以逾越的鸿沟

    今晚听了乐玩越乐团队的刘雨璇老师E青椒计划幼儿教师成长专题课程第六讲”――音乐活动《阿细跳月》音乐欣赏活动是难以逾...

  • 教学指令~告别流水课堂

    再次遇见雨璇老师,记得上次见还是在越玩越乐中,那还是去年的分科教学,那次雨璇老师带来的是《阿细跳月》一节大班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再看“阿细跳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pfbx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