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稍上点年纪的人,应该大都看过奥斯卡最佳影片《辛德勒的名单》。
二战期间,德国占领波兰,进驻克拉科夫之后,辛德勒掠夺了当地一家搪瓷厂,请了一个犹太人会计来帮忙做账,逼迫犹太人出钱投资,同时又招了很多犹太人来生产脸盆、饭盒之类的东西。
辛德勒在经营工厂的时候,对工人进行了压迫和剥削,一副可恶的资本家嘴脸。但是后来纳粹对犹太人灭绝人性的践踏和迫害,让辛德勒善良的人性突然复苏了,他尽最大可能地保护起犹太人来。
但辛德勒本身也是一名纳粹,是战犯,在战争期间也做过很多违法的事情。所以在1945年苏军进攻波兰后,他不得不选择逃离。
战争结束后,那些犹太人专门写了一封联名信,来证明辛德勒在战争期间对他们的保护,不仅保住了他们的生命,还有他们的尊严,这封信使辛德勒战后免于刑罚。这是电影呈现给我们的故事情节。
真实的辛德勒其实是一个颇富争议的人,据说他的私生活不检点,还把老婆抛弃的异国,工作上喜欢拿钱搞掂人,靠投机倒把赚钱。战后又故态复萌,胡吃乱嫖,把生意也搞砸了,穷困潦倒,最后就这样完结了他的一生。
这么看来,辛德勒又像是一个十足的“坏人”,“坏人”为什么会做好事呢?
冯仑在他的书中写到辛德勒的时候说,正因为他是一个“坏人”,所以他才会产生这种转变,而且能够想出解救这些犹太人的方法。
如果他是一个“好人”,也许就不会有这么多办法来解决问题。因为普通的好人一般都循规蹈矩,即使觉醒了也没有这个勇气,也没有这样的能力。
想想也挺有道理的,我就觉得平时大家眼中所谓的“好人”,并没有见他们做过多少件好事。
贰
“想不到他竟然是那样的人!”
“都是拜他所赐,我们才惹了那么多麻烦。”
“都是因为他瞎热心,害得我们无端端多了那么多的工作。”
在平时工作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类似的话语。大家口中的他,大多就是平时大家眼中的“好人”,而所谓的“好人”,又往往以“老实人”作为评判标准。
在大家的刻板印象中,觉得“好人”就应该先是老实人,即使不总是做“好事”,最起码也不会做坏事。正是因为这样的自以为是,才冷不丁地被“好人”人设的崩塌而受到伤害。
其实,所谓的“好人”,未必就一定会做好事,有时候他们做的事,也会让你大跌眼镜。因为他们是(老)“好人”,不敢去跟“坏人”争权夺利,更不敢去跟恶人公开叫板,所以就只能“好人”耗着“好人”,老实人欺负老实人。
而所谓的“坏人”,也未必就一定会做坏事,很多时候,他们只是吓唬吓唬人,虚张声势而已,并无实际行动。再说了,他们也未必就是真的“坏人”。
其实在更多的时候,是我们自己的玻璃心和受害者心理在作祟,总把别人当成了假想敌,把自己当成了受害者。所以,才习惯地给别人贴标签,认为是“好人”,我们才愿意亲近,认为是“坏人”,我们就敬而远之。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待人方式和处事风格,我们只需客观、理性、善意、宽容地去看待就好!别再动不动就给别人贴上“好人”或“坏人”的标签。
叁
只有小孩才喜欢分好坏,作为成年人,我们应该知道人性的复杂,也应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留有一定的边界。不要过分亲近,也不必过分疏远。
尤其,我们不能全凭着个人喜好,草率地把一个人简单地定位为“好人”或“坏人”,常常以一两件事或一两句话就给别人贴标签,这样做非常不妥。
人都是有两面性甚至多面性的,简单来说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有坚强的一面,也有懦弱的一面;有胆小怕事的一面,也有稳重担当的一面……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谁都不是完美的,包括自己。我们应该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既要时时审视自己,也不可处处苛责别人。
被别人贴上“好人”标签,也不要急着沾沾自喜,这样的一个“标签”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好处,你的生活还是没有多大的改变,不会因为你是“好人”而行好运,一切顺意。
而且,你是“好人”跟别人也没多大关系,你的好也影响不到别人也跟着变好,甚至还往往成为别人拒绝你的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因为你是好人,怎么拒绝你都不会生气,甚至是不能生气。
而且一旦贴上了“好人”这样的标签,你就得背起道德这副沉重的十字架,你样样都表现得不错,也不见得你有多了不起,因为你原本就是“好人“”,那都是理所当然的。
但如果你做出稍微出格点的事情,便不得了了——“想不到他也在公共场合下说脏话!”、“他竟然去跟陌生女孩子搭讪”、“想不到他也做出这样的事情来!”、“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呀!”……最后连什么恶毒的话语都出来了。
并且在这个胡话、空话、假话、谎话、毒话连篇的年代,你怎么知道别人给你贴标签的时候,不在背地里埋汰你咀咒你千遍万遍。以后别人再给你贴“好人”标签,千万别太当真。
其实我们也不要刻意去做什么所谓的“好人”,真实去做好自己的本分就行了。只有遵循自己的内心才能成为一个真真实实的人,才能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