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几年过去,很多记忆中的事情已经不辨真伪了。遗落在记忆里的,一定是留痕于心上的。之所以念念不忘,因为那就是我们最美好的青春。
我出生的县城不大,按东南西北分成四个城区,也因此有了东、西、南、北四条老街。县城被切成四块,四条老街就像豆腐块的切口,也界定了这个城市的边界。
南门老街是一条足有一公里长的老街,这条街上汇聚了所有那个年代的行当。从剃头匠到铁匠到打渔匠、磨菜刀、修剪子、酿酒、做米粉、做秤、画糖人、卖米、卖菜、卖油、卖粉、卖醋、卖酱油、卖坛子、罐子、桶子、盆、纸钱、蜡烛、香,甚至卖棺材板的各类小商小贩。
这是一条长长的街道,街道以我上学的小学为界,分为东西两头。街上除了各种生意人,还有一所小学校--二小。我从学前开始一直到小学毕业都是在这里。每到放学,孩子们便从这里涌向街道两头,那些做孩子生意的商人也开始忙碌起来。
最让我们欣喜的,是我们的外婆居然有一间杂货铺,就在学校门口。我之所以在这里上学,也是因为她的杂货铺子在这里。杂货铺的柜台上,摆着十几个擦得透亮的玻璃瓶子,那里面陈列的,是所有孩子的渴望。从马蹄糖到棉花糖再到泡泡糖,从棒棒糖到威化饼再到巧克力,在那个物质还不发达的年代,如果能一次性吃到这么多的零食,简直是每个孩子的梦想。而我和哥哥就是这么幸运。那个闪闪发光的梦想就在眼前。
放学从校门出来,一路上有卖糖果的,卖玩具的,卖粑粑的,卖冰棍的,玩弹子球的,玩捉迷藏的,玩电子游戏的,倘若能经过这五光十色的一条街,并不为之动容,那必定不是凡人童心了。我们童年的所有乐趣就在这放了学的时光里。
没数过日子,从记事起,有十几年的光景我就在这条街上奔跑。从街头到巷尾,哪家住着谁,卖什么东西,心里都门儿清。这条街道和我所有童年的记忆密不可分。我在这里玩泥巴、上树摘果、下河游泳、上学、逃课、成长、生活,直到有一天它拆迁,又重建。我见证了它的整个兴衰繁荣,它也见证了我整个童年的长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