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市长安区东大村南,有一座不起眼的“灵应寺”。2010年10月10日,“张灵甫将军陵园”在寺院的西侧落成,使得这里成为缅怀抗日名将的重要场所,但是却一直伴随着争议——
灵应寺,原名财神庙,始建建于唐,位于秦岭终南山圭峰之下。这里东临观音禅寺,西望草堂寺,信众在此拜佛非常灵验,所以更名为“灵应寺”,因为距东大村五里,村民俗称其为“五里庙”。
这座寺庙非常简陋,除了一座三圣殿以外,看不到什么像样的建筑。在宋朝的时候,这里初具规模,占地十余亩,僧众数十人,有正殿、山门、仓库、膳食房、禅房数十间。可惜,在“文革”中遭到严重破坏,改革开放以后才逐渐恢复,但是已经“今非昔比”了。
灵应寺的西侧,坐落着东大村公墓。在公墓北面的入口处,张灵甫将军陵园出现在路边。所谓的“陵园”,不过是一片小广场,这里竖立着一块《抗日名将张灵甫纪念碑》和一座不大的衣冠冢,以及一个简单的宣传栏。据说,修建这座“陵园”,只花费了两万块钱左右。
墓碑修建在方形的台基上,高约4.6米,宽约1.8米,正中书写着“张灵甫将军、邢勤英夫人合葬之墓”,碑额上有“中华”二字,由西安市楹联学会和东大村村民联合所立。旁边简陋的宣传栏中,不仅介绍了东大村公墓的情况,而且张贴着纪念张灵甫的文章,向大家宣传他在抗日战争中的杰出贡献。
在墓碑最显眼的位置,镶嵌着张灵甫将军和邢勤英夫人的照片。这个时候的张灵甫还非常年轻,戴着眼镜,很是斯文。邢勤英是张灵甫的第一任妻子,当时张灵甫还在读中学,乃名副其实的包办婚姻。虽然两人的婚姻名存实亡,但是邢凤英一直在家里照顾老人,并且为张灵甫生下了儿子张居礼。
张灵甫与夫人的合葬墓冢,外观呈圆形,大约1米高。作为国民党的高级将领,虽然在抗日战争中功勋卓著,但是在解放战争中成为“人民的刽子手”。1947年5月16日,张灵甫战死于孟良崮,时年44岁。
在张灵甫死后,遗体下落不明。据说,华野特务团士兵将他埋葬在沂南县一个叫野猪旺的地方,后来蒋介石命令将他的遗体移葬南京,并且在玄武湖畔为他修建起一座陵墓。
1903年8月20日,张灵甫出生于长安县东大乡东大村。他曾任国民党整编第七十四师师长,参加过淞沪会战、南京会战、武汉会战、兰封会战、长沙会战、衢州会战、常德会战、衡阳保卫战、上高会战、湘西会战等重要战役。
2005年,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张灵甫的长子张居礼替父亲领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一枚抗日纪念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