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从事的是矿山相关的研究设计工作,现场出差是很常见的事。上午还在办公室写报告、绘图、开会讨论抑或是进行别的工作,下午或者晚上就坐上了汽车/火车/飞机要赶赴现场。
于是,上班时经常遇到的一幕场景是,某甲遇到同事某乙。
甲:“好久不见啊,最近又出差了,去哪了?”
乙:“是啊,云南(或者别的什么省份)。你呢,最近在忙什么?”
甲:“哦,我刚从新疆(或者别的什么省份)回来,那边的项目……”
大家对这样的生活早就习以为常,有的同事索性把出差常用物品随身携带,赶上出差紧急就直接从办公室出发了。
从参加工作至今,经历了许多大大小小的项目,走过了祖国的许多省份,欣赏过各地的风景,也体会过不同的矿山生活。
差旅生活已然成了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其他单位员工看来,我们的工作全国各地跑,就跟旅游似的。但只有我们自己知道,那些差旅岁月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般舒适惬意。虽其如此,令我们感触最深、最为难忘的还是那各具特色的差旅生活。
我们的工作对象是矿山,出差的地点自然是各种矿山。到矿山出差,不仅不像旅游那么舒服,而且面对的多是恶劣艰苦的环境,而且还带有一定的危险性。井下充满泥泞、黑漆漆的巷道,浓重的炮烟,危险的采空区,露天矿、尾矿坝上似火的骄阳,风霜雨雪的天气就是我们出差工作的环境。对于经常到矿山出差的人这些可能早已习惯,但对于初次到矿山的同事,这样的环境对他们来说真是一个考验和适应的过程。
记得我在读研时,一个同学到矿山做地压监测项目,有一次,他在井下安装监测设备,刚接完线,就听到身后“咔嚓”一声,顶板掉下一大块石头。用他的话说,“当时,一路小跑着从斜坡道跑了出去”,我想,当时他应该惊出了一身冷汗吧。
我虽然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景,但对于井下的环境,我也有自己的切身体会。
有一次,到一个地下矿山出差,当时是为矿山做采空区探测技术服务,由于该矿是已采多年的老矿山,井下空区很多,如果不弄清楚这些空区的位置和范围,就会对后续的采矿安全造成威胁。
我们跟随矿山技术人员下到井下,看到许多采空区入口的巷道已经严重变形,这是岩石多年蠕变的结果。有些已经不成其为巷道了,单剩下一个小小的洞口,要进入空区,就要从洞口爬进去。大一点的洞口,我们猫了腰就可以进去,特别小的就只能爬进去了。我和同事一只肩膀扛着三脚架或者提着设备箱,另一只手扒着地面前行,那种景象很有战争年代英勇的战士要冲过敌人扫射区,匍匐前进的感觉。
有些地方还要爬天井,几十米高的天井,一段一段接力向上爬。单是爬天井对于我们年轻小伙子来说并非难事,麻烦的是要负重爬行。于是,大家分工,有扛三脚架的,有拿金属安装杆的。为了安全,要等一个人爬上去之后,下一个再接着向上爬。说实话,我虽然下井多次,但是爬人行天井还是第一次,一步一步爬上那年深日久、湿滑松动的木梯子,现在想来还心有余悸。
有些空区环境很差,人员站立和设备架设的地方都很难找,但是我们在矿山技术人员的配合下,克服种种困难,顺利完成了空区探测任务。用我们研发的设备获取了一个个空区数据,为后续研究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
还有一次去西藏出差,也是采空区探测任务,那真是令我难忘的一次出差经历。说实话,能有机会到西藏是很难得的事。天路、朝圣、高原反应……这些名词在每一个要去西藏的人看来,都足以让人心驰神往。但是,启程之前,需要做好充足的身体和心理准备,高原反应是要重点关注的。因为,听过很多关于受不了高原反应的例子,此身未至心先惧的心理也很正常。
我们一行三人从北京出发,下午三点多到达拉萨贡嘎机场,一个貌似小山沟的地方。走下飞机,顿觉天高地阔,驱车行驶在机场到拉萨市的公路上,感觉周围的一切都是新奇的,天空高远辽阔,蓝天白云清新澄澈。
一个多小时车程到达拉萨市,矿上接待我们的人员安排大家吃饭,正当大家吃的很嗨之时,一个同事忽然说道,刚到高原好像不要吃得太饱。大家都调侃道,“怎么不早说,现在吃的已经有些大了。”矿山人员安慰我们,“没那么严格,吃吧不碍事”。吃完饭,出发上山,路上两个同事开始有点反应,闭目躺在靠背上,没有了刚才的兴奋劲儿。我兴致很高,不停地拍照,不时跟地矿上人员聊天。
到达矿山,天已近黑。从机场到矿山一路上都没有什么感觉,但是下车提设备箱时,忽然感觉腿有点软、头有点晕。再看两个同事,直接坐在宾馆门口长椅上不动了,两人“目似瞑,意暇甚”。我虽然没有什么大的异样,但也有一丝轻飘飘的感觉。
晚上睡觉时,脑袋开始感觉不舒服。先是睡不着,然后头疼逐渐加剧,一晚上几乎没怎么睡着,脑袋像是劈成了几瓣,做着一些怪异的梦。早上起来,上楼去叫同事吃饭,一进屋子见到满地狼藉。同事还在床上未起,说是昨晚没跑到卫生间,就吐了。他情况比较严重,早饭也没去吃。我整个吃饭过程都在虚无缥缈中度过,吃完早饭,感觉还是不舒服,总想躺着。配合我们工作的王工说不能老躺着不动。但是不躺着也是浑身乏力,头根本不想抬起来。招待所内氧气瓶,红景天、葡萄糖都有,都不怎么起作用。后来王工还是带我们去了医务室,医生好像感觉没什么大碍,直接让我们到吸氧室吸氧,我们在吸氧室坐了半天,感觉也没有什么效果。
那几天,我们都是在恍惚中度过,走在路上,一个个耷拉着脑袋,毫无生气。这种情况直到第三天才见好转,可能真如他们所说,高原反应都会头疼个两三天。还好自己挺过来了,那几天真好像要死掉了一般。适应了高原环境之后,就开始投入空区测量工作,在矿上技术人员的配合下,项目得以顺利进行。
矿山出差并不总是充满了危险和恶劣环境,只要你善于发现,一样可以发现矿山环境也是美得不要不要的。不必说雄伟壮观的露天采矿场,各种大型矿山机械施展着威力,不必说矿区优美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即使是荒无人烟的尾矿库,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美。
读研时,有一次,参与了一个尾矿库安全监测项目。
当时在现场工作,中午吃饭需回矿里,但是有一段路程。有时赶上工作紧张,我们就跟坝上工作人员搭伙吃饭。这些工作人员负责尾矿坝安全巡查任务,就住在坝上,他们的生活有种与世隔绝的感觉,周围没有人烟,每天面对着尾矿坝。不过他们在山上的生活也很快乐,衣食起居的家什都有,还养着几只小狗,几只母鸡和公鸡。傍晚大家端着饭碗或蹲或坐,面对着尾矿大坝,边吃边聊,却也是一种乐事。
夜色降临,坝上灯光亮起,远处不时传来几声野鸡的叫声,使得静谧的环境愈显幽静。我还见过他们在山上逮到的小松鼠,用绳子拴着当宠物来养。这不禁使我想到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一幕,在监狱中,你总得找到一种消磨时光的事情。当然,工人们在坝上的生活远不像监狱那般难熬,但是人没事做总会感到无聊,所以他们也会自找有乐。
有时,在山上干完活没有车回去,我们就抄近道,走山路或是穿隧道回去。十几分钟颠簸的车程,绕近道走路也只要20分钟左右。隧道不是很长,大概有三百米,但是很难走,踩着输送矿浆的管道,还得注意隧道顶部凹凸不平的顶板,高度不够只得猫腰穿过。山路不必这么受罪,但也有好多很陡很滑的坡。有的小道旁边是深沟,有的下坡处有深沟,需要时时留心,步步在意。坝上有一个很陡的坡,是从坝顶通向山上值班室的一条捷径。那叫一个陡啊,上去还好,下来委实困难。因为坡陡且狭窄,脚下很滑,坡的旁边就是山崖,一不留心脚下刹不住就下去了,虽不是万丈深渊但是也够你受的。
短短十几天的时间,我体会到了矿山工作人员的辛苦,同时也感受到了现场环境的优美和工人师傅的朴实乐观。然而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技术减轻他们的辛苦,也为尾矿库的安全做点有益的工作。
我的这些点滴经历只是我们矿山人差旅生活中的沧海一粟,大家都有着自己丰富独特的差旅经历。或艰辛苦涩,或乐趣无穷,但都是为了一个目的,为矿山的生产和安全尽自己的一份力。当然,这些生活,在日后看来,都是一种难得的经历,令人终生难忘。
现在偶尔跟同学朋友讲起自己矿山出差的经历,不由自主会心生自豪。
矿山出差的生活会有风险,会有恶劣环境,但也有着常人无法体会到的美和矿山人的朴实豪爽。我们从事着矿山技术相关的研究设计工作,也是矿山行业的一分子,所以我们与矿山和矿山人有着同呼吸、共命运的亲切与交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