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和姐姐们坐在二楼聊天,谈着谈着,谈到了姐学校里的一件事。一位音乐教师怀孕2个多月,她想要请假,但是他们的组长不同意,两个人发生争执,后来这位音乐老师气得浑身发抖,结果流产了。此后,音乐老师的母亲在教师QQ群用红色大字控诉组长,与组长对骂,群里无人敢支声。
在背后里,这两个人成为学校里教师间的谈资,几乎是说什么的都有。有觉得年轻老师太过冲动的,有觉得组长太不近人情的,有觉得年轻老师的母亲做法有失欠妥的……
姐说,她之前也有遇到这样的事情,当时她也是刚怀孕,但是因为师资紧缺,校长不同意她请假保胎,她当时承受很大的压力,但是她知道两者之间,孩子是最重要的,即使要她辞职也要保住孩子。校长当时还发了短信各种为难,说之前出了这种事,他担了多大的责任之类的话,她当时甩给校长的话是,需要休假保胎这是医生说的,又不是她说的,而且姐姐说这种事情,即使你硬要休假在家保胎,学校也是不能开除你的。
我们都觉得年轻老师竟然气到孩子流产实在是不值当的事情,而且姐说那个组长在学校很多年,确实做事有点不近人情,而且还没有结婚,估计也不了解怀孕的前期是很容易流产的。但是情绪这种东西,也不是个人可以控制的,年轻老师的经历实在令人叹息。
不过谈归谈,我们的讨论也都是基于听闻,并未亲眼见证,那次的谈话也是到此为止。
很巧的是,那天晚上,我打开豆瓣,却在广播里看到一条引起我注意的说说。广播中的大致意思是,感谢你来过,下一回相遇,我会更好地保护你。那是我一位不曾聊过天的豆瓣好友,我点进她的个人主页,发现了一篇记录她从检测到怀孕到流产的日志。每一天都有短短的一句话记录她的心情……
突然间,我觉得有点五味杂陈。
在我的想象里,我想象出来就是一个充满愤怒和十分激动的年轻女性,或不怎么灵光的新职员,或许在那之后,也仍然是充满愤慨的。
可是豆瓣里的这位却是一位品位不俗,且行文温和,懂得感恩的女性。
这件事也让我想起了微博的那条报道,图书馆向流浪汉开放拾荒者借阅前自觉洗手,照片上是一位拾荒老人在图书馆看书的画面。可是后续报道里,这位拾荒老人因为车祸身亡,人们关注后发现,这位拾荒者其实是名牌大学毕业,退休前是中学一级教师,每个月退休金有五千多,可是他却一直匿名把钱捐给了寒门学子。
初看这条报道时,我认为每个人肯定都会为这位老人的精神所激励,可是一拉开微博,竟然并非我所想,热评里有人质疑是否有必要这样做,其实完全可以不必捡垃圾,捐献也只在自己能力所及就好,为什么要捡垃圾穿着脏兮兮的衣服过着贫寒的生活。
我并没有立即去反驳这样的意见,反之,我开始思考。
如果是我,我可以做到吗?我想肯定是不能的,因为我现在还在奋斗着,想要攒钱买一所属于自己的房子。
当我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后,我肯定会有其他需要用到钱的地方,吃穿行,物业费,水电煤,网络……可是抛去这些,我可以尽量节俭的生活吗?可能答案也是否定的,我几乎每天都在为钱而努力生活下去。
我想这位老人必定不是为了钱而生的人,所以以钱为生的人,才会发出如何质疑,为何不让自己生活得好一点?他们只是不明白,老人或许这样做就是为了使自己生活得好一点。
他阅读书籍,他帮助寒门子弟,他节俭的生活着,他只是用他认为的最好的活着的方式去过自己的人生。
当我被抑郁症折磨的时候,我感受过即使穿再多的衣服也仍然冷得瑟瑟发抖,每天上班都如同赤脚站在刀刃上行走。一切皆是又灰又冰又硬。可是当我拿起一本书,可以花许多时间在故事中游走时,就如同走进了一间烧着炉火的小屋子,我坐在躺椅上,盖着羊毛毯,旁边的桌子放着一杯加牛奶的热咖啡。
这些都不是实物存在的,这些都是精神所致。
活着到底为了什么,我们所用的所吃的所得到的,最终不就是为美妙且愉悦。
越是长大,我越是开始明白,多数人的生命里堆积他们索取得到的形形色色的器物,污浊又沉重。
殊途同归,无论是理想国,还是大同世界,无论是哪一种艺术形式,最终都只是为了使人们看透。
如今,当我敲下‘本质’这个词的时候,我更能理解它的意思。
如今,我更能理解,在众多相似的评论里,通常只有一两条是本质。
赞同越多的,不一定正确,称之为疾病的,不一定是疾病,越多人反对的,不一定是坏的。我所看到的,不一定如我所想。想要知道怎么活着,只需要看立场。选择立场时,你要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之后,要排除到只剩下一个。这样,你就无所畏惧了。除了你想要的这一个,所有的一切都不再重要。你最终会得到。
在这样的过程里,一定还有犹豫,有低谷,有突如其来的环境变化,有难以磨灭的争吵,有孤独,有各种苦难,但是你必须知道,你并非一个人,这个世界里总归有支持你观点的,你只是没有找到那个群体。
在你没有找到他们之前,你会一个人承受这些。你不必去等,只是需要慢慢地走就可以了,也许你永远遇不到,也许你直到终点才遇到,但是你一定会到达那个终点的。
网友评论